【摘 要】
:
药师佛是中国佛教传统的主要敬拜对象之一.据《药师经》的叙述,药师佛在菩萨位时曾发十二大愿.这十二大愿大体上可划分为两类:一类偏重于自庄严,一类偏重于济众生.其成就大愿证悟成佛后,示现东方净琉璃世界以接引众生.药师佛座下尚有十二神将,其誓愿功德不可思议.据说若有人身患重病,死衰相现,其眷属于此人临命终时,昼夜尽心供养、礼拜药师佛,读诵《药师经》四十九遍,燃四十九灯,造四十九天之五色彩幡,其人得以苏生
【机 构】
:
武汉大学文理学部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药师佛是中国佛教传统的主要敬拜对象之一.据《药师经》的叙述,药师佛在菩萨位时曾发十二大愿.这十二大愿大体上可划分为两类:一类偏重于自庄严,一类偏重于济众生.其成就大愿证悟成佛后,示现东方净琉璃世界以接引众生.药师佛座下尚有十二神将,其誓愿功德不可思议.据说若有人身患重病,死衰相现,其眷属于此人临命终时,昼夜尽心供养、礼拜药师佛,读诵《药师经》四十九遍,燃四十九灯,造四十九天之五色彩幡,其人得以苏生续命.所以至今在佛教法事中,药师佛被称为“消灾延寿药师佛”,药师佛的基本神格被定义为“消灾延寿”.根据方广錩先生的研究,药师佛神格的最终形成应在南北朝时期.《药师经》先后有五个译本,后世以玄奘译本《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最为通行.
其他文献
众所周知,对于药师如来法门的信仰和对东方药师琉璃光佛的崇奉,乃是大乘佛教信仰和弘传的主要内容之一.在中国汉语系佛教中,尽管对于阿弥陀佛的崇奉及西方极乐净土的信仰相当普遍,以至于有所谓“家家弥陀,户户观音”之民谚佐证,然而对于药师如来东方琉璃净土的信仰,对于药师七佛的崇奉以及对于药师如来十二大愿的推崇,在汉语系佛教信仰中也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一般而言,对于药师如来法门具体的修学内容以及其修学的具体
佛教自公元前后传入中国,逐渐在中国发生影响,其中影响较大的是净土思想.净土是印度佛教中固有的思想,它随着经典的传译进入中国.印度佛教中的净土种类很多,既包括弥勒兜率天净土、西方弥陀净土和东方阿閦佛净土以及东方药师佛净土等.这些净土由于各自的特点不同,在中国的影响和地位也不同.
《药师经》传入中国先后有五次翻译,东晋帛尸梨蜜多罗三藏译《佛说灌顶拔除过罪生死得度经》,是《佛说灌顶大神咒经》(十二卷本)的最后一卷.刘宋慧简法师译《药师琉璃光经》,今已失传.近年来有学者提出《佛说灌顶拔除过罪生死得度经》为伪经,乃慧简编著,参见伍小劼《——以为中心》(上海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10年).该博士论文以《灌顶拔除过罪生死得度经》为中心,以《大灌顶经》各卷为顺序,在文献学基础上对《大灌
佛教中所言的净土,是指圣者所居之国土,其中没有五浊之垢染,如《摄论》八云:“所居之土无于五浊,如彼玻瓈珂等,名清净土.”佛所居住之地,由金银琉璃所成种种庄严且无五浊杂秽,即是净土.佛教有十方三世无数的佛,从广义上说,每一佛所居住的地方都是净土.在净土信仰中,主要有西方净土(阿弥陀佛净土)、弥勒净土、华藏净土、维摩净土等,药师净土是重要净土之一.如美国学者肯尼斯·K.田中所说:“在更广泛的大乘语境中
药师佛在中国南朝刘宋后极为盛行,唯与阿弥陀佛信仰相比,则未及也.虽然如此,药师佛消灾延寿之功德则深入民心,治顽疾、去百病、避横祸、益寿命……屡有记之.
如果将佛教与世界上的其他宗教相比较,它对于“智能解脱”的重视,即便不是绝无仅有的,也应该说是无与伦比的.从原始佛教到中观学、唯识学,印度佛学无不将“人生”问题当作立论的出发点.佛教传入中土,首先面对的就是“人学”倾向浓厚的儒家思想的挑战,而应对这一挑战的最好策略,就是去发展原本就存在于印度大乘佛学之中的“人本化”特征.
药师法门实际上包含着双重内涵.从《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以下简称《药师经》)因缘分可以看出,该经是释迦牟尼应文殊菩萨之请,为像法时代众生消除业障所说.因此,其中介绍的方法是为像法时代的众生设计的.弘一法师将《药师经》中表述的法门概括为持名、供养、诵经、持咒“四种修法”,不过,《药师经》除了如上表诠的修行方法之外,还提到药师佛因地修行的十二大愿,提到“药师琉璃光如来正法宝藏”,“药师琉璃光如来
依据身体社会学理论,身体是一个整体社会的隐喻,身体(body)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是自然环境的一部分,同时身体也是存在的表现形式之一,是社会建构的产物.身体社会学(the sociology of the body)作为一种新的理论范式与研究取向,无疑能够推动或深化传统佛教身心关系的研究,使得人们更加关注身体的信仰实践,关注在社会生活中对身体的塑造与改变,以及由此构成了经验事实的意义表征与知识系统.
随着人类社会与人类文明的发展,人们逐渐发现,在生产力提高、经济增长及物质产品不断丰富的同时,人类不仅失去了青山绿水,失去了蓝天白云,更为可怕的是人类自我的心灵也受到了现代社会物欲横流的侵蚀.人类不仅要在自我生存的环境中去寻求环境保护的意识,与此同时人类的心灵与精神家园同人类的生存环境一样,遭到了物欲横流的污染,也需要进行环保.许多人虽然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物质享受丰富了,但这些人并不快乐,心灵依然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中的“十二大愿”,是药师琉璃光如来信仰的重要理论依据.从经文中可知此信仰存在生与苦、生与死两大悖论.这两大悖论以虔诚的信仰为根基,激发的是众生对生命的渴望与往生的祈福.无论是迎接新生命的诞育,延长亲人世间的阳寿,还是祈福往生琉璃净土,药师琉璃光如来信仰在民间发挥出积极的社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