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儿童消化内镜下病理显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对诊断是否存在提示意义.方法:收集08年1月至12年12月间在医院就诊并行消化内镜,包括电子胃镜及结肠镜的所有患儿的内镜报告及病理报告,筛选出其中病理提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的患儿资料,包括病史,理化及病理报告.结果:所有22例患儿中,主要以腹泻、便血、腹痛以及呕吐等非特异症状就诊,最终临床诊断中嗜酸细胞性胃肠炎4例,疑似嗜酸细胞性胃肠炎3例,寄生虫感染
【机 构】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 200127
【出 处】
:
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儿童消化内镜下病理显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对诊断是否存在提示意义.方法:收集08年1月至12年12月间在医院就诊并行消化内镜,包括电子胃镜及结肠镜的所有患儿的内镜报告及病理报告,筛选出其中病理提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的患儿资料,包括病史,理化及病理报告.结果:所有22例患儿中,主要以腹泻、便血、腹痛以及呕吐等非特异症状就诊,最终临床诊断中嗜酸细胞性胃肠炎4例,疑似嗜酸细胞性胃肠炎3例,寄生虫感染4例,溃疡性结肠炎、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血管淋巴样增生、嗜酸细胞增多症以及结肠幼年型息肉各1例,其余为胃窦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以及巨结肠术后各1-2例,除1人因经济原因自动出院外,其余经治疗后均好转出院.结论:镜下提示嗜酸细胞浸润对于以非特异症状就诊的患儿的最终临床诊断有提示意义,其中嗜酸细胞性胃肠炎以及寄生虫感染尤为突出.而嗜酸细胞浸润在引起嗜酸细胞性胃肠炎中的作用机制尚有待明确.
其他文献
目的:加深对小儿先天性肌病临床表现的认识.方法:收集2010.12-2013.4本院误诊为"脑性运动语言发育落后"的4例先天性肌病儿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血生化、肌电图和病理改变情况.结果:4例患儿中,女2例,男2例.出生时即发现肌无力者2例,另2例于1+岁后因上楼费力或步态摇摆而就诊;该4例患儿均存在语言能力发育的落后.1例患儿存在可疑阳性家族史,其母幼时运动里程落后,成年后不喜行走.4例患
目的:评价婴儿全身运动(GMs)质量评估方法在早期发现婴儿神经发育受损的作用.方法:通过对有脑瘫高危因素的患儿随访生长发育1年,分别采用GMs、Peabody运动评估量表、贝利发育量表的测试,进行生长发育尤其是运动发育的评估,并结合神经学检查,评估自新生儿期起脑瘫高危儿的发育情况.比较不同检查方法对于早期神经受损患儿的检出情况,并对检出的神经发育异常患儿进行早期康复治疗.结果:新生儿期正常GMs3
目的:观察大剂量常温生理盐水清洁灌肠治疗小儿腹泻病的临床疗效及了解其临床价值.方法:将60例小儿腹泻病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常规给予一般治疗及口服或思密达灌肠,观察组30例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大剂量的常温生理盐水清洁灌肠,并及时观察两组的病情变化.结果:观察组治愈率36.7%,总有效率96.7%,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止泻时间、总疗程时间及住院
目的:分析研究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对2005年1月到2011年4月医院收治的轻度胃肠炎伴发惊厥时体温小于38℃的患儿进行回访及回顾性分析.结果:167例因胃肠道感染住院的患儿中有20例符合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的诊断.其中男10例,女10例;20例均为足月出生,其中7例为剖宫产娩出,13例经阴道产娩出;发病年龄最小21天,最大26个月;发病最初表现呕吐和(或)
目的:研究儿童艰难梭菌相关性腹泻(CDAD)的临床特点及致病基因.方法:对2012年5月至2013年1月期间应用抗生素后出现腹泻的住院患儿,用PCR方法检测粪便中艰难梭菌致病基因,包括毒素A基因(tcdA)、毒素B基因(tcdB)、附加基因(tcdC,tcdD,tcdE)和二元毒素基因(cdtA和cdtB),了解儿童CDAD的临床特点,并测序分析有无基因突变.结果:1.入选的121名腹泻患儿中,t
目的:慢性假性肠梗阻(ClP)是一组由于胃肠道神经和/或肌肉病变引起的肠道运动功能障碍性疾病,属少见病.本文就儿童慢性假性肠梗阻的临床诊断和治疗进行初步分析.方法:2006年8月至2013年5月因腹胀明显就诊12例患者,女8例,男4例;年龄4-12岁,平均年龄8.5岁;病程1周-3月不等(平均3.25周),符合CIP的诊断标准.治疗包括饮食(低脂、低糖和低纤维易消化食物)和药物(①甲硝唑→合生元或
目的:探讨固有免疫分子DC-SlGN在小鼠胃上皮细胞表达及其干预效应,以及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胃黏膜损伤的关系.方法:建立Hp感染的小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Hp感染组和DC-SlGN单抗干预组(PsL-EGFmAb),分别于建模4w,12w后处死小鼠,取病变胃组织并分离胃黏膜上皮细胞.采用HE染色,进行组织损伤及病理学观察;免疫组化检测小鼠胃上皮细胞DC-SlGN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
目的:探索单气囊电子小肠镜对小肠出血的患儿中的诊断价值和安全性.方法:临床怀疑小肠出血患儿70例,年龄4-13岁,男38例,女32例,经口途径检查26例,经肛门途径检查32例,分别从两端进镜12例,在全麻下行单气囊小肠镜检查.结果:检查阳性率82.8%,其中非特异性炎症24例,过敏性紫癜12例,克罗恩病8例,美克尔憩室8例,P-J综合征6例,无明显异常12例.结论:单气囊小肠镜检查是诊断小肠出血患
目的:近些年来随着对儿童过敏性疾病认识的逐渐深入,越来越多的新生儿过敏性疾病被报道.由于新生儿免疫水平不同于儿童,新生儿过敏性疾病具有其独特方面,目前尚没有为新生儿过敏症(neonatal anaphylacsis)冠以明确的概念.本文主要分析了新生儿过敏症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为进一步认识该症提供依据.方法:参考32篇关于新生儿过敏性疾病文章,系统阐述新生儿过敏性疾病的种类、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