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实证研究

来源 :中国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lwz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对陕西省十大省辖市1994-2005年间人口、GDP的变化的分析,探讨影响陕西省区域发展差异的因素,并通过计算其区位熵和库兹涅茨系数来进行实证分析,希望能提出解决区域差异问题的方法,为政府提供一种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根据经济增长分解框架,本文将1989~2006年长三角各地区劳均产出增长分解为技术效率提高、技术进步以及资本深化三个因素.在此基础上,运用收敛性检验框架分析了各个因素对产出的影响.从分解的各个因素来看,技术效率提高和资本深化对劳均产出起了收敛作用,技术进步对劳均产出起了发散作用.在三个因素中,对劳均产出增长影响最大的是技术进步因素.总体而言,1989~2006年间,尽管技术进步起了对劳均产出收敛性
本文考察了自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汇率变动对我国物价水平的影响.本文的研究表明,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变动对进口价格的传递是不完全的,当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每变动1个百分点时,进口价格指数仅变化0.22个百分点;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与国内物价水平存在负相关性,这与以往的研究结论恰好是相反的,对此,本文从人民币升值预期和人民币均衡汇率两个视角做了解释;全球商品价格指数并非影响我国国内物价水平的最重
本文运用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模型方法,研究了我国流动性过剩对物价和产出所产生的动态冲击效应.主要结论是:流动性过剩正冲击对物价仅有短期正效应,即在短期促使物价上涨.流动性过剩正冲击对产出有正效应,而且其效果是中长期有效的,即流动性过剩在中长期促进产出增长.货币供应量M2对产出的增长的效力相对较大,而货币供应量M1对物价的影响力相对较大.
本文从我国如何通过货币政策治理通货膨胀的问题出发,结合我国开放经济和转轨经济中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面临不同经济约束的“二元企业结构”特征,分别从货币当局目标函数的选取、约束条件的设立方面进行了扩展,构建最优货币政策模型,并运用动态分布滞后模型和协整分析对约束条件的设定进行了实证检验.最后,根据分析得出的政策变量与经济体行为变量的影响关系,提出了应对当前通货膨胀的政策建议.
金融发展对对外贸易的影响通常被隐含在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一般影响中,鲜有直接探索金融对贸易的影响及机制的文献.基于此,在理论上,本文认为,金融发展与对外贸易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金融发展长期内通过动员储蓄和优化资源配置增加对外贸易的规模,同时改善贸易结构.在实证上,基于我国1995年1月至2006年9月的月度数据,采用边限协整检验方法和误差修正模型(ARDL-ECM)进行估计,实证分析结果支持本文
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干渠沿线一些区域的水资源紧缺问题,但同时也影响着各区域之间的区域利益分配.通过对供水前后水资源区域社会经济协调度的测量可以得到南水北调工程供水效益在各受水区域之间的分配量,可以很好地衡量工程运行前后沿线受影响区域之间的利益分配格局变化.通过实证分析可知,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改交了受水区域之间基于水资源的区域利益分配格局;各受水区城市口门水量分配本质上是
良好的政制建设必须与社会政治生态相结合,就新时期我国宪政建设而言,必须在掌握宪政建设内在逻辑的基础上,按照我国政治生态的实际逐步推进.本文立足于中国政治生态实际,在明确宪政建设逻辑后,以期探索我国当前宪政建设的根本前提.
法律多元理论表明,任何社会秩序的构建既要有硬法也要有软法.通过对于人权的保护,软法可以弥补硬法不足,推动公法结构的均衡化,有助于强化法律的正当性、提高法律实效,能够降低法治与社会发展的成本,能够促成公共治理模式的兴起,有助于推进民主政治进程、推动法治目标的全面实现.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浙江诸暨“枫桥法”有效地证明了这一点.枫桥法的成功,说明硬法与软法在法治化进程中的并行不悖,可以成为我国法制建设
“被害人行为”是笔者最初在研究被害人过错后,通过理性思辨提出的一个崭新概念;互动理论、恢复性刑罚目的、处分原则等都说明了应当加强对刑法视野中的被害人行为的研究;被害人行为的成立要件包括主体、客观行为、行为的作用力和行为时间等要素;以犯罪行为的发生为界,可将被害人行为分为犯罪前、犯罪中和犯罪后的被害人行为.犯罪前的被害人行为主要指被害人的同意行为,犯罪中的被害人行为包括正当防卫和被害人的过错行为,犯
黑龙江垦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对黑龙江省发展现代农业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涵义及功能;其次,分析了立足黑龙江垦区创建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必要性,并从“黑龙江垦区农业产业发展优势、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现状优势和政策优势”等方面阐述了其可行性;最后提出了“典型带动、场县共建”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