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G-PLGA纳米粒长循环机制及载TNF-α拮抗肽性能研究

来源 :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blove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高分子纳米载药系统作为多肽、蛋白质药物载体展示了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成为药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但是,有关高分子纳米载药系统长循环机制的基础科学问题尚待深入研究。本课题组采用开环聚合法合成了不同分子量的聚乙二醇-聚乳酸羟基乙酸(PEG-PLGA)两嵌段共聚物,通过自乳化溶剂扩散法(SESD)制备了不同表面特性和粒径PEG-PLGA纳米粒(PEG-PLGA-NPs),较系统的研究了血清蛋白吸附、调理作用与PEG-PLGA-NPs表面PEG修饰、粒径之间的关系,巨噬细胞吞噬与PEG-PLGA-NPs表面PEG修饰、粒径以及血清蛋白吸附、调理作用之间的关系,以阐明高分子纳米载药系统长循环机制。同时,制备了载TNF-α拮抗肽(TNF-BP)的PEG-PLGA-NPs,并对其载药性能、体外药物释放行为和生物活性等进行了研究。本文对上述研究工作进行了综述。
其他文献
本文介绍了两例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表现和症状,分析了将急性胰腺炎误诊为急性阑尾炎的原因,并提出防范误诊的出策略。
目的:考察5F-Na盐注射液其对荷S180型肉瘤小鼠的抑制作用。方法:将所制备的5F-Na盐注射液分为高、中、低三个剂量组:25 mgokg-1,50 mgokg-1,100 mgokg-1,以小鼠S180型肉瘤实体瘤和腹水瘤为模型检测其体内抗癌活性。结果:5F-Na盐注射液25 mgokg-1,50 mgokg-1,100 mgokg-1三个剂量组对S180型肉瘤实体瘤的抑制率分别为16.53±
中药四性是中药药性理论的核心内容,它反映了药物对人体阴阳盛衰,寒热变化的作用倾向。至今研究颇多,理论层出不穷。本文就近些年来中药四性研究资料做一综述,以为药性研究人员提供方便。
目的:探讨氨茶碱/羧甲基壳聚糖/β-环糊精肺吸入微球的制备及特性研究。方法:用喷雾干燥法制备氨茶碱/羧甲基壳聚糖/β-环糊精微球,用透射电镜表征微球的形态;粒径分析仪测其粒径;测定其产率、载药量、包封率及体外释放性能,并考察其粉末特性。结果:采用喷雾干燥法成功地制备了的茶碱/羧甲基壳聚糖/β-环糊精微球,得到的微球外观圆整,表面光滑或有皱折,粒径分布大部分在3.39-6.06 μm之间。微球具有高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简便、准确的高效液相色谱法,用于测定非布索坦片的有关物质。方法:色谱柱:迪马C18 柱(5μm,4.6mm×250mm),流动相:乙腈-0.5%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317nm,流速:1.0 mL/min,柱温:25℃。结果:进行了方法学研究,专属性试验表明,空白辅料对非布索坦有关物质的测定没有干扰,各种条件下的降解破坏所产生的杂峰,在此条件下均可有效分离;耐用性试验结
专利权是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推动医药行业发展的动力。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目前医药行业专利权的发展现状,从法律角度对我国医药专利保护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并针对如何正确的运用法律武器来正确获权、行权和维权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目的:比较我国不同企业研发的肠道病毒71型(EV71)疫苗原液和成品疫苗的免疫原性,为疫苗临床试验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来源于3家疫苗研发企业的EV71疫苗原液(B1、B2、B3),以及相应原液制备的3批成品疫苗(临床申报剂量:V1、V2、V3;相同抗原含量:V1-1、V2-1、V3-1),分别采取2针程序免疫小鼠,检测免疫1针和2针后血清中和抗体效价。结果:3批不同毒株、不同工艺制备的疫苗原液免疫
目的:制备9-硝基喜树碱羟丙基-β-环糊精冻干粉针剂并考察其体外溶出速率,体内药动学以及体外药效学性质方法:以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为包合材料,采用冷冻干燥法制备冻干粉针剂,高效液相测定药物浓度,考察静脉注射和肌肉注射药物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参数,并用MTT法考察包合物冻干粉对Skov-3, MCF-7及Hela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包合后药物在水中溶解度提高了140倍,体外5mi
HIV蛋白酶抑制剂(PI)利托那韦(RTV)能够明显抑制HIV病毒的复制,延长患者生存。但给予RTV治疗的患者出现了众多的毒副反应,最主要的是血脂代谢异常。在HIV感染患者中,心血管疾病是引起死亡的4大因素之一。为探讨抗氧剂在改善HIV PIs副作用上的应用,本文通过体外细胞实验,筛选多种抗氧剂,考察其减轻RTV引起的ROS,发现抗氧剂不仅能够降低ROS,还同样能够降低内质网应激、细胞炎症因子的表
目的:介绍眼部给药剂型的最新进展。方法:根据文献简述了眼部给药系统研究的进展和我国研究发展概况。结果:新型眼部给药系统有凝胶系统、胶粒系统、微球和眼部植入剂等。结论:新型给药系统虽还有一些不足,但仍然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