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利用台阵的特点,通过叠加方法,使得较短的时间记录也可以得到较好的频散曲线。将台站组(台阵中相距最近的几个台)分别与相对较远的同一个台站做互相关,然后进行叠加。因为面波具有频散特性,不能简单地叠加。除非这几个距离很近的台站位于以较远那个台站为圆心的圆弧上,但这种几率是小的。因此,首先将台站组中的每一个台与相对较远的那一个台站进行互相关,得到面波经验格林函数。然后做反频散,即分别利用各自的初始频散
【机 构】
: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北京 100871
【出 处】
: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暨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利用台阵的特点,通过叠加方法,使得较短的时间记录也可以得到较好的频散曲线。将台站组(台阵中相距最近的几个台)分别与相对较远的同一个台站做互相关,然后进行叠加。因为面波具有频散特性,不能简单地叠加。除非这几个距离很近的台站位于以较远那个台站为圆心的圆弧上,但这种几率是小的。因此,首先将台站组中的每一个台与相对较远的那一个台站进行互相关,得到面波经验格林函数。然后做反频散,即分别利用各自的初始频散曲线归到“源”的位置(较远那一个台)。最后进行叠加,并将这个叠加后的结果归为台站组的中心台与较远那一个台的面波经验格林函数的反频散结果。理论上讲应该是一个函数,但是实际上会有很多旁瓣或是毛刺。这时,取一个合适的窗口滤掉那些噪音成分,再据中心台得到的频散规律计算,得到一个信噪比相对较高的记录。对这个记录再一次进行FfAN分析,得到最终的频散曲线。
其他文献
对山东、江苏测震台网中94个台站记录的938次地震资料进行了处理分析,处理过程包括将原始记录转化为速度记录;量取直达P波和S波震相初至时刻,根据速度模型和震源深度计算理论传播走时;量取P波段第一个周期信号(自P波震相初至开始);对P波段第一个周期信号进行重采样;经过多重滤波得到P波段信号的谱分量频散曲线;反演介质品质因子及相关参数等。研究得到了反映每个台站周围介质性质的品质因子的时空变化特征,其中
本文使用的断层错动参数获取方法同以往的方法不同,它是利用主震及主震后的余震(与主震时间差越小越好)空间和时间上的活动变化,来推断断层错动参数,这种方法对研究断层面活动变化有重要作用,对分析局部地区断层的变化有帮助作用。
本文介绍了国际地震中心(ISC)对全球地震观测资料的收集过程,在处理观测报告时,对数据的常规定位方法,及汇编地震报告具体步骤和出版周期。
本研究利用Gephart和Forsyth (1984)给出的应力场反演方法和Hauksson(2000)提供的震源机制解目录,对发震断层北段区域(即埃默森-坎普罗克断层段)及其两个分支断层的应力场做进一步的研究。根据应力场反演结果,初步得到以下认识:1.Landers地震发震断层北段区域应力场在震后半年后恢复为最大主压应力方向近东西向,中间主应力轴近直立,最大和最小主应力轴近水平,两个分支断层的应
为了解直达波离源角计算时是否考虑地球球形对定位结果的影响,对400个地震的初至波定位,发现绝大多数(381个)地震两种情况所得震源的震源距小于2km,有17个地震的震源距大于2km小于10km,有2个地震的震源距大于lOkm,最大为19.2km。对这19个地震作进一步的分析,其中12个地震最后一次迭代时所确定的初至震相在两种情况中是不同的(如某个到时在考虑地球球形时被认定为初至直达波,而不考虑时被
使用地震活动图像的构造分析方法得到的三个地震震源断层反演结果,均与地表地震断层、烈度分布以及地震波深部探测结果相互吻合。因此,使用地震活动图像的构造分析方法推断历史大地震的震源断层特征的方法合理可行。研究反演震源断层在深部的断裂产状,分析震源断层深部状态和在构造应力场作用下的运动方式,可以为判断震源区及附近未来强震的危险性提供基础资料。
本文采用台湾宽频地震台网(BATS)与IRIS提供的波形数据,对高雄地震的主震进行了波形联合反演,得到的震源深度为24km,震源机制解为走向313°,倾向33°,滑移角为47°,与中研院以及IGIL所获得的结果相近。该结果显示,在台湾西南部靠近中央山脉下方的下地壳有可能处在相对低温且较为脆性的状态。
本文主要对网缘(外)发生的中强地震,从台站布局、定位程序、震相分析、速报经验等方面做一总结研究,供有关人员参考。对于发生在台网缘或者网缘外的地震,在速报时要想做到快速准确,需往意下面三点:1.合理选择定位台站;2.在测定参数时,至少要读取一个较为清除台的S波到时,以求出较为准确的发震时刻;3.根据记录到的震相的特征,正确选取定位程序,同时取距震中较近的台,用双震相定位,这样能提高大震速报定位精度,
根据CAP方法反演遂宁地震的震源深度结果,遂宁地震的最佳拟合震源深度为2km,结合四川盆地的地质构造特征综合分析认为,遂宁地震满足震源浅和沉积层覆盖较厚的两个面波在近震发育的条件,从而在近台发育出明显的面波。从遂宁地震50km范围内的地震活动与龙门山强震活动的时间比较分析,它们具有相关性。结合汶川地震后国内外的应力场研究结果及汶川地震后四川盆地更大范围的地震活动分析认为:2008年汶川地震造成的应
中国最近2000a以来的气候环境变化的认识主要是通过树轮、冰芯、泥炭、石笋等载体以及历史资料等手段来获得的,海岸风沙沉积作为气候变化载体的研究相对薄弱。本文对位于东南沿海福建晋江深沪湾的新石器沙丘兼贝丘遗址进行了沉积物粒度分析,从中提取出了对沉积环境变化敏感的粒度组分。研究表明敏感组分的粒级百分含量和该组分的平均粒径变化主要受到东亚冬季风的强弱变化制约。根据以上粒度指标与OSL测年相结合建立了近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