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研究了旋转多孔层中粘弹性流体在固相骨架和孔隙流体处于非局部热平衡下的自然对流特征,根据非局部热平衡的两能量方程模型,应用截断Galerkin展开得到了描述非局部热平衡下旋转多孔层中粘弹性流体流动和换热的常微分方程组,讨论了方程组的平衡点及稳定性,揭示了非局部热平衡下Nusselt数对无量纲参数的依赖关系。
【机 构】
:
苏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能源与人工环境工程系,苏州 215006
【出 处】
: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传热传质学2009年学术会议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研究了旋转多孔层中粘弹性流体在固相骨架和孔隙流体处于非局部热平衡下的自然对流特征,根据非局部热平衡的两能量方程模型,应用截断Galerkin展开得到了描述非局部热平衡下旋转多孔层中粘弹性流体流动和换热的常微分方程组,讨论了方程组的平衡点及稳定性,揭示了非局部热平衡下Nusselt数对无量纲参数的依赖关系。
其他文献
为了验证现有的经典对流换热关联式是否仍然适用于高温熔融盐管内强迫对流的换热规律,我们搭建了熔融盐传热蓄热循环实验台进行实验研究。实验台系统已经在我们实验室安全成功运行了上千小时,实验中,我们设计了熔融盐-导热油换热器,通过测量熔融盐进出口温降和导热油进出口温升得到了换热器的总传热效率,然后利用最小二乘法对管内熔融盐对流换热系数进行分离,拟合出了熔融盐管内过渡流和充分发展紊流的实验关联式。通过和经典
利用块结构化网格对一典型工业用单晶硅结晶炉系统进行离散,对单晶炉内部硅熔体对流、所有部件的传导换热和炉腔内的辐射换热进行整体耦合求解。针对大尺寸坩埚内的硅熔体湍流模拟,引入了基于大涡数值模拟的Smagorinsky亚格子涡粘模型。数值分析了单晶硅生长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传热和流动特性,以及湍流输运对凝固相变界面形状的影响。
空冷汽轮机冷端传热效率高低会显著影响直接空冷机组的经济性,因此,研究直接空冷系统冷端传热特性对保证直接空冷机组经济运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大唐云冈热电200MW直接空冷机组冷端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直接空冷凝汽器的传热过程,建立了空冷汽轮机冷端传热数学模型,并对影响空冷汽轮机冷端传热的关键因素进行了分析,其影响效应对空冷机组经济运行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文基于扩散近似方程,模拟了短脉冲激光在二维非均匀介质中的传输。短脉冲激光在边界处射入参与性介质,利用多个位置测量的反射和透射信号,结合共轭梯度法重构了介质内的物性及其分布。计算表明该扩散近似模型能够模拟出光通量的空间分布,而且通过反演计算,较为准确模拟了非均匀介质内光学参数的变化。
以沉积金刚石膜的磁控直流等离子体炬为研究对象,首先对炬内的多场耦合关系进行理论分析,然后对经典的流体动力学方程组加以修正,引入与电磁场有关的多个源项,并结合麦克斯韦方程组(全欧姆定律、电流连续方程等),建立炬内的磁流体动力学多场耦合模型,最后定量模拟外部载流螺管线圈的电流大小对等离子体传热流动的影响。结果表明,螺管线圈的电流越大,则等离子体的旋转速度越大,温度的均匀性越好,有利于金刚石膜的沉积。
为使大功率DPL冷却系统小型化,基于沸腾空化耦合效应,针对二极管激光器(LD)研制了一种微通道相变热沉,热沉厚度1.6mm,宽12mm,长20mm,冷却工质采用R134a,测试过程中LD输出功率由0增至60W,热沉内工质一直保持为两相,没有发生蒸干现象,LD 输入电流—输出功率关系一直保持线性,测试结果表明热沉性能良好,可应用于大功率LD的冷却。
本文研究了原材料在不同粒径、不同烧结温度条件下所生成钙钛矿锰氧化物热致变色材料的晶粒尺度变化,进而分析了晶粒尺度对材料辐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粒径原材料在同一烧结温度(1450℃)下烧结的样品晶粒尺度近乎相等,发射率变化幅度相当,相变温度保持不变。同粒径原料在1350℃、1450℃及1550℃下烧结,材料晶粒尺度随烧结温度升高而增大;经比较1350℃、1450℃下不同晶粒尺度材料在(243~
本文讨论了Y型二级管路分别在占地面积、体积以及占地面积、表面积约束下的最优管径比、最优管长比、最优分岔角度。优化方法采用拉格朗日乘子法。最后在假设每级管径比都相同的基础上,分析了T型N级管路的最优管径比。通过分析发现:最优树状管路的结构参数随约束条件和流动状态的变化而变化,这意味着对层流流动和湍流流动的情况,树状结构最优参数会表现出差异。
本文应用三维可压缩流体流动理论,针对列车横截面积与隧道横截面积比值阻塞比的不同,对长隧道内运行的高速列车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计算了车头车尾的压差阻力,车身表面的摩擦阻力及列车克服全部阻力高速运行所需能耗产生的热量,结合列车辅助设备发热,并考虑隧道与围岩之间的热传递,合理预测了不同阻塞比下高速列车运行引起的隧道内温度升高以及隧道内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可为深埋特长高速铁路隧道的设计与通风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文用实验方法研究了定常状态下,不同的肋高度和不同肋条数对螺旋内肋铜管内的流阻和换热特性的影响。螺旋内肋铜管直径为7mm,内肋高为0和0.22mm,0.24mm和0.25mm,肋条数为44和60,雷诺数在900到6500范围之内。以无螺旋肋的光滑铜管作为基准,研究了螺旋内肋高和螺旋条数对换热效果及阻力的影响,得到了包括几何参数在内的经验关联式。结果表明,有螺旋肋的管内换热都得到了增强;螺旋肋高度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