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回顾分析探讨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并后凸畸形分型及手术方式的选择和疗效。方法 2005年1月-2009年12月间,我院手术治疗53例患者,根据骨折的类型、伤椎上、下终板及椎体后壁损伤、邻近椎间盘是否损伤等三个方面分为4型,并制定相应的截骨手术策略,影像学检查包括CT(应行三维重建)、MRI、站立位前后位及侧位X片,测量后凸角及楔形角,确定截骨方式及截骨面。具体的分型及截骨方式包括:①椎体楔形骨折,上终板损伤(或合并有椎间盘损伤),采用改良经椎弓根截骨术。②椎体楔形骨折,上终板完整,采用经椎弓根截骨"蛋壳"技术。③椎体爆裂性骨折,整个椎体后壁呈"弧形"改变,并有骨折块游离入椎管内,采用经椎弓根截骨前方垫高后方缩短术。④椎体反向楔形型骨折,采用下缘椎体截骨术。根据手术前后VAS评分、后凸角矫正率及脊髓功能Frankel分级改善情况评价手术疗效。结果 53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4-54个月,平均23.7个月。所有病例平均植骨融合时间7.2个月,未出现脊髓损伤、切口感染、脑脊液漏、植骨不融合、内固定断裂、松动及脱出等并发症的发生。手术前后VAS评分有显著差异(P<0.05),未次随访后凸角(Cobb法)较术前平均改善24.7°(P<0.05),脊髓功能Frankel分级至少提高1个等级,较术前有明显改善。结论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并后凸畸形受伤机制复杂,后凸畸形表现形式多样,根据骨折的类型、伤椎上、下终板及椎体后壁损伤、邻近椎间盘是否损伤进行分型并选择相应的手术方式进行截骨矫形,可以获得满意的后凸畸形矫正率及脊髓神经功能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