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川一、四棵树铜矿床的发现与找矿潜力

来源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6届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nkm88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依托“云南省3年找矿地质行动计划”项目,经对其地质特征、控矿因素、找矿条件和成矿规律的系统勘查研究,在其深部找矿取得重大突破,已探获铜资源量23.9万t。
其他文献
酸雨沉降是影响土壤有机质在地表-地下水系统中迁移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至今关于酸雨对喀斯特岩溶地下水的作用并没有研究.中国南方地区碳酸盐岩广泛分布,喀斯特地貌发育;并且在最近20年,中国南方地区也成为继北美,西欧地区,成为全世界第三大酸雨区.因此中国南方岩溶区,是研究酸雨,气候因子等对土壤有机质在地表-地下水系统系统中的迁移影响的理想地点.本研究,笔者选取了湖北清江和尚洞作为研究点。在过去的九年里
中国花岗岩分布范围广,其分布面积占所有侵入岩石面积的80%,约占全国基岩面积的15%.花岗岩风化作用是元素地球化学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陆硅酸盐化学风化与成土消耗大气和土壤CO2,是一个净碳汇过程,对全球大气CO2通量和碳循环都会产生影响.为了解花岗岩土壤碳的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本研究选择了海南乐东、广东惠州、江西龙南、云南腾冲、山东蒙阴、长白山、小兴安岭等区域作为研究区域,研究区域涉及多个气候带
喀斯特洞穴(包括裂隙)在喀斯特地区普遍存在,是喀斯特地区常见的自然景观,从南到北、从高山到平原、从内陆到大海均有分布,但地带性特征明显,这是因为洞穴的发育主要受地质和气候因素的控制,如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洞穴密度大多为每千平方千米数10个,北方和青藏高原等地区要少得多.课题组在大量野外调研的基础上,于2015年9月开始对中国科学院普定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内的一个洞穴系统(沙湾洞)进行了全方位观
浸矿微生物对能源底物(包括出发矿物及浸出中间体)及重金属的适应与作用过程对生物浸出具有重要作用,决定着生物浸出效率的高低.了解和阐明浸矿微生物对能源底物及重金属的适应与作用机制,对有效调控生物浸出过程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为此本论文针对在不同能源底物或重金属离子中充分驯化的、不同温度特性的典型浸矿微生物作用于不同能源底物或重金属离子过程开展了研究工作。
地球关键带是地球表层自地表植被顶盖至深部地下水底部基岩的空间范围带.该空间范围带是地表能量转换、物质循环的中枢,支撑着地球上一切生物的繁育和发展.本文根据湘中东坪、湘西柑子坪黑色页岩关键带风化—成土剖面的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结果,对比美国SSHO等的相应研究成果,探讨黑色页岩关键带形成的化学过程。
贵州三都-丹寨汞-金-锑成矿带位于贵州东南部三都-丹寨地区,其大地构造位置处于扬子克拉通和华南褶皱带的结合部位.该区是中国著名的三-丹汞矿带.20世纪80年代初期,在汞矿床中及其周围发现了金矿化.前人初步研究显示,该区金矿与黔西南金矿具有相似的特征,可能为卡林型金矿.目前,该区有不少小型金矿(金矿化点),但并未见大型矿床.
额斯根哈尔铅锌多金属矿位于大兴安岭中南段,大地构造位置属于内蒙古中部地槽褶皱系,爱里格庙-锡林浩特中间地块与苏尼特右旗晚华力西地槽褶皱带之间,构造及岩浆活动十分强烈,属大兴安岭成矿带内的白音诺尔-碧流台铜、铅、锌成矿带,矿床类型为中低温火山热液型矿床.
康滇地轴是中国重要的多金属成矿带,也是铀矿化分布较多的地区,其中热液铀矿是重要的铀矿类型.康滇地轴热液铀矿的基本特征和成矿规律是:早期与韧性剪切作用有关的以深熔岩浆贯入为主形成的混合岩化造成了铀的初步富集,局部形成极低品位铀矿化;后期构造-热液叠加形成了极高品位铀矿;后期构造活动和地壳隆升对矿体破坏改造明显.
湖南省临湘市桃林矿区铅锌矿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就已经探明为一大型低品位铅锌萤石矿床,其大地构造位置位于扬子准地台南缘中段的湘东北,是湖南主要铅锌矿基地之一.关于桃林铅锌矿的成矿规律以及成因,有许多地质学家以及许多科研工作者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笔者在综合分析和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该矿区边深部勘查取得的新成果,对矿床成矿规律以及矿床成因提出一些新的认识.
老卡矿区处于金平断块,地质构造活动活跃.受到两条北西向断裂夹持,哀牢山断裂及藤条江断裂.受两条主要断裂影响,区内多发育北东、北西向构造.控制和影响区内岩浆活动和成矿作用;处于哀牢山金成矿带南部.金成矿带内分布有大小金矿10余座.其中尤以大型-超大型长安金矿最为出名.通过分析成矿地质条件,深人研究矿化信息,总结成矿规律,进而圈定找矿靶区。矿区的找矿评价一般采用2种途径:一种是理论方法,即通过矿体的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