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学校体育指导思想是人们对学校体育实践的认识,它指导着学校体育课程标准的制定、内容的设置以及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选择。学校体育指导思想是学校体育发展的先导,引领学校体育发展的未来走向。学校体育指导思想依托特定时期的经济和文化而具有时代性。本文以学校体育指导思想时间脉络为主线,回顾建国70周年学校体育指导思想发展史,研究发现:我国体育指导思想,主要经历了军国体育思想历史时期,自然体育思想历史时期,体育强军救国历史时期,基本知识、技术、技能历史时期,文革停滞时期,体质教育时期,多元体育思想共存繁荣时期以及立德树人、培养核心素养时期。本文回顾历史并结合学校体育目前进程,反思当下我国学校体育指导思想落实不足之处,为学校体育更好发展提供些许建议和理论研究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与历史分析法。研究结果:通过文献梳理发现,建国70年来,学校体育指导思想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建国初期:掌握知识、技能、技术体育思想(1949-1966年)新中国成立后,在学校体育建构上缺乏经验,政治上又与美国不合,因而模仿苏联学校体育经验,教材上直接采用苏联体育教材,理论上以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学说为基础,该时期的体育指导思想为劳动保家卫国,这是因为我国物质基础极度匮乏所以如此制定。1956年,完成了我国第一套《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草案),我国学校体育理论体系由此开始,后称三基体育思想。2)停滞时期:发展受阻(1967-1976年)文革时期经历动荡使得学校体育工作停滞倒退,出现了政治冲击体育、劳动代替体育、军事训练代替体育等局面,体育工作因此扭曲变形。3)复苏时期:"身体"教育思想(1976-1986年)在复苏时期,理论上只能沿用1956年的大纲,80年代中期,中国与日本的青少年体质联合调查结果显示中国青少年的体质指标低于日本,这更促使学者反思我国学校体育,身体教育更加受到重视,此时期指导思想重在身体但发展不全面。4)繁荣时期:多元体育思想共存(1986-2017年)改革开放后随着物质和文化的发展,我国学校体育指导思想到了多元繁荣时期,有整体效益指导思想,终身体育指导思想,快乐体育指导思想,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等。虽然思想种类众多,但是各思想在融合程度上较为欠缺。5)新时代时期:立德树人、核心素养(2017-至今)在我国进入新时代之际,颁布了2017版《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体育要立德树人和培育核心素养。这是我国主要矛盾转化后,国家根据现实需要提出的指导思想,但是在实践层面研究缺乏,详细实施措施上还需进一步完善。研究结论:1)结论每一个发展时期都会产生新的体育指导思想,各时期体育指导思想呈现出螺旋式上升的线性发展,体育指导思想基于经济基础、文化基础、社会需要以及我国教育意识制定,无论三基体育思想还是今天的立德树人、培育核心素养指导思想,都是培养国家和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也为实现人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回顾70年历史,在学校体育的各种思想指导下,学校体育已经取得巨大成就,人的体育意识有了质的飞跃,但在实施效果上,我国的青少年近视程度越来越高,儿童肥胖日趋严重,学生体质连续数十年下降,这些现象促使我们反思我国学校体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思考解决方案。2)建议我国的指导思想研究宏观层面较多,但是在教育一线实践中,评价体系、课程内容、教师素养、法制保障等方面研究不足。因此,为更好落实学校体育指导思想,提出以下建议:1)教育源头。建构学生的核心素养、终身体育意识、德育效果等评价体系;制定立德树人、培养核心素养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课程设计权力从教师处减少,统一制定学校体育教材,当然由于地区、经济等差异,教材应赋予弹性;开设预防损伤、卫生保健、生理解剖等理论课程,将育"体"课程转化为"体脑同育"课程。2)教育媒介。做好教师职后教育,抓好本科教育;完善教师理论考核制度,把"学生考"模式转变为"师生同考"模式。3)教育受体。学校、家庭、社会联动,提高学生的锻炼意识,培养学生锻炼兴趣,从根本上解决不想学、不爱学、怕吃苦等问题。4)教育政策。制定法律保障,保证开好、开足体育课程,对于违反政策的领导应该提高惩罚力度;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政策上给予经济支持,逐年增加体育设施数量;增加体育课程在中、高考的分值比重,让学生自愿学好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