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利用儿茶酚类物质的化学偶联作用,通过层层自组装技术,在钛表面构建儿茶酚化聚电解质多层膜,研究改性膜与钛基底的结合力及其它物理化学性能,研究膜抗植入机械破坏能力,为口腔钛种植体表面改性提供设计理论基础与实践依据。方法:采用脂多糖胺纳米囊泡和3,4-二羟羧基丙酸制备儿茶酚接枝率为40%的儿茶酚化的脂多糖胺纳米囊泡(catechol functionalizedlipopolysaccharide-amine nanopolymersome,CNP)。采用透明质酸和儿茶酚类多巴胺制备儿茶酚接枝率为10%的儿茶酚化透明质酸(catechol functionalizedhyaluronic acid,CHA)。利用层层自组装技术,以CNP为引发层,再分别以CHA和CNP为阴、阳离子,在钛表面构建儿茶酚化聚电解质多层膜(catechol functionalized polyelectrolyte multi-layer films,c PEM)。利用石英晶体微天平和原子力显微镜监测膜组装过程,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傅里叶红外光谱检测膜改性后钛表面化学组成和结构。扫描电镜观察各组试件表面形貌。采用压痕划痕仪检测膜基结合力。在钛种植体表面构建FITC荧光标记的儿茶酚化聚电解质多层膜,以纯钛种植体为空白对照,模拟临床操作将两组试件植入牛肋骨内,静置后旋出。采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植入前后种植体表面FITC荧光强度及范围,观察膜对植入机械破坏力的耐受能力。结果:石英晶体微天平和原子力显微镜下实时观察c PEM膜的层层自组装过程,可见随层数逐渐增加,膜内纳米粒子逐渐聚集,连接成片,膜质量和厚度呈指数型增长趋势。X射线光电子能谱显示所以样品表面均检出C、O、N、Ti元素,钛表面膜改性后Ti比例降低,C、N比例增加;傅里叶红外光谱图显示苯环、胺基、烷基等特征峰,证实钛表面引入CNP和CHA。扫描电镜下可见组装c PEM后,钛片表面更光滑。c PEM与钛基底膜基结合力为44.99±12.5m N。模拟牛骨植入后钛表面c PEM膜留存面积>80%。结论:利用儿茶酚类物质和层层自组装技术,可成功构建与基底结合稳定、有效抗植入机械破坏的钛种植体表面聚电解质多层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