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低温是严重影响东北地区大豆种植以及产量的重要因素,大豆在芽期和苗期受低温影响更大。解决这一问题最为直接有效的办法就是培育耐低温品种。本研究以黑龙江省主栽品种红丰11作为受体亲本,以来自美国的外源品种Harosoy作为供体亲本,构建了一套高代回交导入系,在BC2F4世代利用人工气候箱在6℃条件下,以轮回亲本为对照,分别进行大豆芽期及苗期的耐低温筛选。共得到表现明显优于轮回亲本的芽期耐低温超亲个体41
【机 构】
:
Land Reclamation Research & Breeding Centre of Heilongjiang, Harbin 15009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低温是严重影响东北地区大豆种植以及产量的重要因素,大豆在芽期和苗期受低温影响更大。解决这一问题最为直接有效的办法就是培育耐低温品种。本研究以黑龙江省主栽品种红丰11作为受体亲本,以来自美国的外源品种Harosoy作为供体亲本,构建了一套高代回交导入系,在BC2F4世代利用人工气候箱在6℃条件下,以轮回亲本为对照,分别进行大豆芽期及苗期的耐低温筛选。共得到表现明显优于轮回亲本的芽期耐低温超亲个体41个,苗期耐低温超亲个体45个。利用多态性较好的64对和51对SSR引物分别对两时期超亲个体进行基因型分析。结合表型数据,利用卡方检测和方差分析两种遗传分析方法定位QTL。定位到25个与芽期耐低温相关QTLs。13个与苗期耐低温相关的QTLs,其中有10个QTLs是芽期及苗期耐低温共同检测到的。结果表明大豆芽期耐低温和苗期耐低温存在部分的遗传重叠。研究结果将为大豆耐低温分子机理研究和培育兼抗性品种提供理论基础。
其他文献
产量和抗旱性是大豆育种家最关注的2个性状,研究和利用它们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以中黄4号和中品661为亲本构建的一套含有364个株系的高代重组自交系群体为材料,在干旱胁迫和非胁迫下生长至成熟期收获植株后分别测量株高、地上部植株干重、单株籽粒产量并计算抗旱系数,对这些性状或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及QTL定位研究。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抗旱系数与干旱胁迫和非胁迫下的株高比值和单株产量比值、旱胁迫下地上部
针对近年来黑龙江东南部生态区大豆结荚鼓粒期季节性旱灾频繁发生,严重影响大豆成荚率,造成大面积减产的特殊情况,本研究以当地主栽的高产优质品种为母本,以地理远缘的山西抗旱大豆品种为父本,配置杂交组合,以230份稳定的F6后代品系为研究材料,利用田间水早对比试验条件下产量指标和室内人工模拟光抑制的方法进行R3期耐光氧化试验,研究耐光氧化与产量及抗旱性之间的关系。
中国国家种质基因库中保存的大豆种质资源超过2.3万份,是目前世界上大豆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为便于大豆资源的高效利用和评价,利用SSR分子标记和表型数据分析相结合,构建了包括2794份大豆资源的初选核心种质,并进一步根据其表型和分子代表性进行压缩,构建了大豆微核心种质。为促进核心种质的利用,从中选择80余份大豆种质分发给全国13个育种单位;育种家根据统一设计,在“973”和“863”项目支持下,通过集
大豆产量突破是大豆产业急需解决的问题。现阶段大豆育种的瓶颈主要是种质资源匮乏,充分挖掘优异种质资源是育种工作中经久不变的主题。本课题组通过常规有性杂交(合丰25×东农7296),在其F5代发现一个多小叶大豆突变体牡5796-3,该突变体较常规3出复叶大豆品种多了2个小叶。再利用多小叶突变体作父本分别与8个小叶数正常的大豆品种配置杂交组合,通过调查F1、F2世代多小叶性状的分离情况,并对分离比例进行
为研究大豆对SMV抗扩展的遗传机制,以抗病差异明显的中豆29和中豆32构建的重组自交系群体(RIL)为材料,人工接种SC-3株系。以病情指数为抗性指标,应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进行遗传分析,利用复合区间作图法进行QTL定位。结果表明,该RIL群体对SC-3株系的抗性遗传符合B-2-3遗传模型,即抗性由2对等加性主基因控制,加性效应为-9.78,主基因遗传率为97.65%。在3个染色体上检测到
选择基础耐热性较强的大豆品种岔路口1号和金大332,耐热性中等材料苏丰和58-161,耐热性较差材料苏系5号和苏豆1号,1990年将上述材料全部繁种后分成两份,一半每隔1年在南京6月10~20日播种,开花时间稳定在7月底8月初,让其在连续10年的高温条件下接受自然驯化,另一半存放于冷库内,于2000和2010年各种植1次。2011年在高温胁迫栽培下比较高温驯化材料和未驯化材料的耐热机制积累效应。结
大豆新品种LS97-1-15由辽宁省辽阳县元田种子研发中心大豆育种首席专家杨宏宝同志于1997年以LS8738A-9为母本、LS野驯F25-I为父本,进行人工有性杂交,经多年选育而成.2011年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辽审豆[2011]143号。该品种为有限结荚习性,株高88.4cm,株型呈扇形,分枝3.1个,主茎节数17.1个,叶片椭圆型。紫色花,茸毛灰色,荚熟浅褐色。单株
北国919是2000年以黑河18为母本,北丰14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通过系谱法选育的大豆新品种。北国919在2005~2006年参加鉴定试验,2007~2009年参加内蒙古自治区区域试验。2010年参加内蒙古自治区生产试验。试验示范表现高产、稳产、适应性广。2005~2006年鉴定试验,平均产量2979 kg/hm2,比对照北丰九增产11.6%。2007~2009年参加内蒙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24
2003~2011年间,应用田间自然病圃法和温室盆栽方法,对来自于13个省市的779份大豆种质资源进行了抗大豆胞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的鉴定与评价。鉴定材料主要包括吉林省539份、黑龙江省58份、辽宁省51份、山西省16份、内蒙17份、河北省10份、北京市42份、安徽省5份、广西自治区6份、广东省8份、河南省17份、山东省6份、江苏省4份。从试验中选出19份抗病种质,占鉴定总数的2.44%,分别是丰源
优良大豆品种合丰35是1984年以{(黑河54号×阿姆索伊)×黑河54号}组合后代中间材料合交8009-1612为母本,与引入的异地材料绥81-272为父本有性杂交育成。其中,合交8009-1612聚合了10个优良亲本材料的血缘与遗传基因,含有早熟、高产稳产、优质、广适应性、抗灰斑病等优良基因;绥81-272聚合了24个优良亲本材料的血缘与遗传基因,含有早熟、高产稳产、优质、广适应性、抗病等优良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