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针对严重脊柱角状后凸畸形设计一种新的矫形固定手术方式,观察手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04年5月至2007年2月,采用后凸局部节段切除截骨,于断端撑开状态
【出 处】
: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2012年全国脊柱外科新理念新进展国际研讨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针对严重脊柱角状后凸畸形设计一种新的矫形固定手术方式,观察手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04年5月至2007年2月,采用后凸局部节段切除截骨,于断端撑开状态下双轴旋转矫形固定檀骨融合技术治疗严重脊柱后凸畸形16例。对所有患者进行手术前后的后凸局部和全脊柱正侧位X线摄片,测量后凸Cobb角,对7例合并侧凸的患者测量饲凸Cobb角。对手术前后和随访时的患者进行Frankel神经功能分级、Oswestry评分和术后PSI满意指教的评定,并观察术前存在腰背痛的患者术后的恢复情况。结果:16例患者手术时间平均为6.9 h。手术出血量平均为4000ml。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包括1例人工椎体松动,3例神经根损伤,3例硬膜撕裂,1例术后短期下肢功能障碍等,经妥善处理后均恢复良好。术后平均随访25个月。手术前脊柱后凸畸形平均为90.8°。术后即刻的平均后凸畸形为26.9°。平均矫正率为72.5%;随访时平均后凸畸形为28.9°,平均矫正率为70.1%,后凸畸形矫正无明显丢失。7例合并脊柱侧凸畸形的患者术前侧凸平均为35.9°,术后即刻的平均饲凸为4.4°,平均矫正率为87.2%;随访时平均侧凸畸形为6.1°,平均矫正率为78.6%,饲凸畸形矫正亦无明显丢失。部分患者神经功能较术前有所恢复,Fankel分级改善,术前共有E级5例,D级5例,C级5例,B级1例。随访时有E级10例、D级3例、C级3饲。除外术前无症状的3饲患者,术前患者平均Osweatry评分为18.9,术后平均Oswestry评分为10.8,平均改善率为52.7%。术后患者PSI满意指数显示完全满意10例,基本满意5例,总满意率为93.8%。术前共有3例患者存在明显的腰背痛,术后腰背痛完全缓解。结论:节段切除和截骨面捧开矫形固定檀骨融合技术是治疗严重脊柱角状后凸畸形的有效方法,其畸形矫正率高,较为安全,中远期疗效良好。
其他文献
本文探讨了优质护理服务在小儿外科手术中的实践应用,通过手术护理配合的实践,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一致好评,也显现了优质护理服务工作开展的意义和必要性。
目的:探讨水胶体敷料防治CPAP致早产儿鼻部压疮的临床观察效果。方法:将130例儿童患者范围治疗组66例,对照组64例,治疗组:应用CPAP后除根据患儿病情给予有针对性的治疗和护理
结肠代食管术(ERC)发展史 1911年德国学者Kelling为一食管癌病人选择一段带血管蒂的横结肠重建食管下部,计划二期作食管上部皮管成形术,不幸一期手术失败病人死亡,但此次手术为首次提出以自身结肠代食管的理念.1921年Ritter分别以升结肠段和降结肠段完成2例结肠代食管术.1922年Bardy采用部分横结肠加降结肠代食管获得成功.1923年Roith选用右半结肠带小段回肠,直接行食管-回
在食管功能检查中,食管动力学检查对食管疾病的诊断,特别是食管功能性疾病的诊断,治疗效果的评价,着非常重要的价值。本文介绍了单科室1986-2009年期间,在食管疾病中应用食管
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是20世纪90年代初兴起的一项新技术,目前已应用到胸外科的很多领域,但目前在不同的医疗机构及不同的手术者之间VATS的应用范围及手术方法差异很大,缺乏
食管裂孔疝的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对于经内科治疗症状无好转者、有并发症的食管裂孔疝和巨大食管裂孔疝引起呼吸循环障碍者,外科治疗是必要的。本文报告采用经腹食管
中国医药学是我国人民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智慧结晶,是我国古代文化科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被称为世界科学史上的奇迹。《黄帝内经》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备的一部医学经
目的:评价经腹行改良Heller术加Dor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疗效。方法:总结经腹行改良Heller术加Dor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患者33例,随访术后疗效;其中18例术前及术后均行食管测压
颈椎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最早起源于日本,我院骨科在国内率先于上世纪80年代开展该术式,并在全国推广。基本原理是通过改变椎板的形态,从而扩大骨性椎管的面积,从而使脊髓获得
1994年Goel首先报道了将衰椎侧块作为上端固定点的方法,他将宜椎侧块与枢椎椎弓根分别以螺钉固定,再以连接板固定,这种方法对鹅颈崎形的病例也适用。Goel的方法在固定原理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