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尼族、傣族聚居区初中生“科学概念”获得的比较研究

来源 :中央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ydm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多元文化的视角,采用比较法、自然实验法和量化和质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傣族哈尼族聚居区初中生科学概念获得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应对新异性"和"自动化加工"这两个侧度上,傣族的初中生和哈尼族的初中生各有不同.导致不同的原因之一是两族学生的文化性格影响其思维方式和学习态度.在此基础上,本文最后对任课教师提出了"因材施教"建议.
其他文献
会议
国家形象的建构可以从硬实力和软实力两个方面展开.国家硬实力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及军事力量等的综合体现.而软实力则是指国家文化等方面的实力.目前,电影、电视等影像充斥着人们的生活.影像是一种良好的传播载体,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也可以通过影像的形式来进行传播和建构.在通过影像来对国家形象进行建构和塑造的过程中,主要可以通过电影摄制、电视剧创作、宣传片制作等方式来进行.国家形象的影像建构复杂、艰难.通
国家形象是这个国家对自己的认知以及国际体系中其他行为体对它的认知的结合,是一系列信息输入和输出产生的结果".国家形象被认为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可以从一个方面体现这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影响力.因此,国家形象的塑造与传播深受各国政府的重视.电影是一门可以容纳文学戏剧、摄影、绘画、音乐、舞蹈、文字、雕塑、建筑等多种艺术的综合艺术,但它又具有独自的艺术特征,是一种现代艺术。电影在艺术表现力上
目前,在中国,许多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事项濒危告急.本文试图通过对纳西族东巴舞蹈文化的个案研究,来从教育的角度对文化濒危现象进行分析与解释.本文分析了纳西族东巴舞蹈文化传承机制与正规学校教育之间的互动关系,描述并比较了传统的与当前的东巴舞蹈文化传承的形式.研究显示了正规的学校教育制度与旧有的文化传承模式开展争夺并导致东巴舞蹈趋于濒危的过程.因此,为了真正实现并提高教育的文化传承功能,同时保证教育公平,
元太祖铁木真在建立蒙古汗国时期,对于蒙古国文化教育等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虽然其教育内容和思想在研究元太祖的文献中不乏先例,但很少有人从其对整个元朝教育发展的影响进行阐述.本文以对元太祖忽必烈教育思想的内容分析为基础,然后探讨其在对元朝整个教育发展的影响进行阐释.
本文以东西文化合璧的融合视域,通过解构后重构,兼取中西文化经典和认知心理学精要,以教育的角度,来建设多元文化教师面向学生学业成就的认知能力体系,该体系包括情态、知识、技能和创造性共四个方面.
对甘肃省民族地区W县田野调查后发现,民族地区备课既面临着物质资源匮乏、制度约束的尴尬处境,也蕴藏着拓展文化资源、传承民族文化的契机.究其根源,民族地区学校的科层制管理体制及单一的科学知识形成的霸权力量剥夺了教师备课的丰富性.民族地区教师需要需要通过调和信仰知识和科学知识的关系,对文化多样性的理解及自我反思等途径来丰富备课的过程.只有这样的备课才可以更好地尊重并保护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建构少数民族多元
民族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教育质量的高低和发展的好坏,不仅影响到整个国家教育质量的提升,而且对于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影响.民族教育质量是衡量我国整体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我国创建和谐政治,保持社会稳定,促进自然、经济、文化与教育等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学生学业质量作为民族教育质量的一个子系统,因此,对学生学业质量现状、影响因素的研究对于学生学业质量的提升和整个民族教育
分享是一种积极的社会性行为,是维持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也是幼儿交往发展的一种手段.本研究由三个独立的实验组成,分别考察两民族儿童的分享观念,"偶的物"和"拥有物品"情境下的分享行为.这三个独立的实验都是采用2*3完全被试间设计,同样,三个实验都有两个因素分别是民族(傣族、汉族)和年龄(4岁、5岁、6岁),用以比较傣族、汉族两民族儿童的分享行为发展差异.结果发现:傣族、汉族儿童的分享观念与分享行为发
本文主要针对我国德昂族和独龙族聚居区的中小学生师比现状进行比较分析,指出这两个聚居区的九年一贯制学校生师比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缩小中小学教师与公务员工资水平差距、加大师范教育中的英语师资培养力度、降低边疆农村民族地区生师比标准和建立合理的师资流动机制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