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ACE2-Ang-(1-7)-Mas轴与缺血事件密切相关,Ang-(1-7)为脑组织中重要活性成分,本实验探讨大鼠缺血性卒中后ACE2)-Ang-(1-7)-Mas轴的表达变化情况.脑缺血组织局部及外周血清中Ang-(1-7)含量通过特定EIA试剂盒检测:酶ACE2和受体Mas分别采用Real-t 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mRNA及蛋白表达,脑缺血损害导致脑缺血局部及外周血循环
【机 构】
: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神经内科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第一医院神经内科
【出 处】
:
中华医学会第十六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ACE2-Ang-(1-7)-Mas轴与缺血事件密切相关,Ang-(1-7)为脑组织中重要活性成分,本实验探讨大鼠缺血性卒中后ACE2)-Ang-(1-7)-Mas轴的表达变化情况.脑缺血组织局部及外周血清中Ang-(1-7)含量通过特定EIA试剂盒检测:酶ACE2和受体Mas分别采用Real-t 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mRNA及蛋白表达,脑缺血损害导致脑缺血局部及外周血循环中在缺血后6h至48h的Ang-(1-7)含量显著增加(12h: 7.276±0.320 ng/ml vs.2.466±0.410 ng/ml, serum;1.024±0.056 ng/mg vs.0.499±0.032, brain) (P<0.05).酶ACE2和受体Mas表达升高较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发现Mas阳性神经元在缺血皮层中表达显著增加(19.167±2.858 vs.7.833±2.483.研究表明ACE2-Ang-(1-7)-Mas轴在缺血性卒中后急性期表达增加,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进展性卒中(PS)继发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8年1月~2012年12月入院的52例进展性卒中继发MODS患者,随机分亚低温治疗组(n=28)和常规治疗组(n=24),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APACHⅢ评分、MODS评分和血BUN、Cr、Na+、P02/F02、中心静脉压、平均动脉压等临床参数的变化,用Rankin修正量表评价临床预
目的:探讨突触蛋白类似物(ESYT3)基因rs1679153位点与腔隙性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入选南京卒中注册系统2009年4月至2011年12月经DSA检查及影像学(CT或MRI)检查诊断为腔隙性脑梗死的患者214例,同时选取200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人作为对照.
目的:评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急性期抗血小板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82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临床特征、急诊常规剂量和首剂负荷剂量抗血小板治疗的临床疗效.首剂负荷剂量组,首剂拜阿斯匹林300mg或氯吡格雷300mg,随后减至拜阿斯匹林100mg/日,或氯吡格雷75mg/日.常规剂量对照组,拜阿斯匹林100mg/日,或氯吡格雷75mg/日.
目的:探讨初次发病的CI患者测定其空腹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可能影响因素;观察非HHcy组与HHcy组CI患者短期肢体神经功能缺损恢复的情况.方法:以初次发病的CI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将CI患者分为非HHcy组和HHcy组,其中HHcy组又分为轻度HHcy组和中度HHcy组.(1)观察非HHcy组、轻度HHcy组和中度HHcy组之间患者叶酸、VitB12及血脂之间的差别,探讨H
目的:探讨新型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血管病(ACVD)并发多器官功能失常综合征(MODS)的效果.方法:将2008年09月~2012年09月并发MODS的104例ACVD患者(伴有肺功能衰竭、胃肠功能衰竭、肾功能衰竭、肝功能衰竭、心功能衰竭)分为依达拉奉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比较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以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结果,经过治疗生存者除再次进行GC
目的:探讨后循环缺血性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及糖尿病后循环缺血性卒中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并分析脑干梗死不同部位梗死对于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自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我院住院治疗的确诊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首先分为后循环卒中组和前循环卒中组,分析2组患者的基础临床资料;根据是否伴有糖尿病分为后循环梗死伴糖尿病组和不伴糖尿病组,对比分析两组的血管危险因素、影像学等;根据Caplan使用的后循环供血区
目的:探讨翁丁综合征的病因.方法:详细采纳患者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4岁,2002年5月起反复在咽痛、咳嗽后,或进食高蛋白、高脂肪食物后出现四肢无力,2-3天后出现偏瘫,曾反复查老年CT及MRI未见异常.2005年行颅脑DSA检查未见异常.腰穿压力及脑脊液常规、生化均未见异常.按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患者症状能缓解,但反复出现偏瘫.2012年3月患者在进食高蛋白饮食(海鲜)后再次出现头昏,面部发红,
目的:探讨血浆胰岛素生长因子-1与急性脑梗死之间的关系.方法:5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发病48小时内采集血液标本,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浆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水平.并与对照组比较.脑卒中患者于发病48小时内及发病12-14天进行两次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和MESSS),通过两次评分的差值(NIHSS1—NIHSS2)(MESSS1—MESSS 2)判断预后.结果:56例急性脑梗
目的:对比分析地尔硫卓和尼莫通在颅内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中、术后预防和治疗血管痉挛的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3年6月间经全脑血管造影后明确颅内动脉狭窄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需进行支架置入术治疗的患者86例,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地尔硫卓组和尼莫通组,术中及术后24小时给予上述二种药物微量泵入,术中若出现血管痉挛,地尔硫卓组给予微导管注射地尔硫卓缓解痉挛,而尼莫通组则加大尼莫通泵入量,若
目的:本研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脑梗死患者外周血中IL-17、IL-10的水平,观察血浆中IL-17、IL-10在脑梗死患者急性期中1、3、7天的动态变化,研究其与神经功能损害程度、卒中后感染的关系.探讨IL-17、IL-10在卒中后免疫抑制及炎性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发病后24h内入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1例,选择同期体检者15例作为对照组.并根据卒中后1周内感染情况,将患者组分为感染组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