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幔MgSiO3熔体粘度和结构关系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来源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八届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740428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用16个MgSi03分子80原子构成熔体体系,采取正则系综(NVT),选择PAW-PBE ( Plane WavePseudopotential Perdew-Burke-Ernzerhof)赝势,加压35~136GPa,温度范围2000~6000K下,分别做了20ps以上的分子动力学模拟。模拟主要获取了地慢高温高压下MgSi03熔体分子结构变化,应用Green-Kubo公式计算不同温压下的粘度值,并着重讨论粘度与熔体微观结构的关系。
其他文献
本文介绍相图和热力学密切相关:相图不仅能够直观给出目标体系的相平衡状态,而且能够表征体系的热力学性质;由热力学原理和数据可构筑相图,由相图也可以提取热力学数据。本文以多宝山铜矿为例,利用矿物共生组合相图初步确定了每个成矿阶段的成矿热力学参数。
本文介绍古大洋板块俯冲模式认为大洋板块俯冲对华南中生代的构造运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多板块相互作用模式则认为中生代陆内变形的动力来自华南陆块西南的特提斯大地构造域、北部的昆仑-秦岭大地构造域、北西的太平洋大地构造域多向汇聚的远程效应。大洋板片俯冲模式及多板块相互作用模式可以兼顾解释华南中生代的陆内变形及岩浆作用,而板内拉张/裂谷模式、地幔柱模式、走滑模式则更多侧重于解释岩浆活动。
本文根据反演得到的断层模型,通过计算同震和震后形变以及库仑应力的变化来分析201年日本东北大地震对日本近场地震活动性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对于平行南海海槽的岛内逆冲断层和岛内部分滑动方向与同震形变一致的走滑断层,震后地震危险性相比同震会进一步增强。
本文试图通过覆盖四川盆地的8条二维剖面l进行构造-执演化数值模拟恢复晚喜山期以来四川盆地构造-热演化特征,揭示盆地深部动力学机制。模拟结果均表明:盆地地表的抬升剥蚀作用使盆地基底热流、地表热流均有所降低,且剥蚀速率越大,降低作用越明显。大巴山晚喜山期以来的强烈隆升作用使川东北地表热流降低了约6 mW/m2,此响应实则对应着深部岩石圈加厚冷却的深部动力学机制。
本文设计的实验是在进行水岩反应动力学实验的同时测量反应流体的电导率。实验表明:中地壳在水平断裂、减低压力下的岩石—水体系既会出现有硅的最大淋失、最大溶解速率,同时,岩石一水体系出现最大电导率。另外,岩石里的大量成矿元素也容易在300℃~400℃进入溶液。高温高压水岩体系的电导率性质提供了新的信息,用于重新理解地壳的地球物理探测的结果。
本文应用基于电磁热力多场耦合断裂及格子波尔兹曼理论的多时空场流体驱动模型[ MTS-EMTE FDPFM]及其并行GPU-CPU程序[PGPU-CPUse MTS-EMTE一DPFM ],对多时空尺度、超高温压[0~1OOGPa,O℃~1500℃]、电磁场耦合典型岩芯试样[橄榄岩、榴辉岩、玄武岩]脱水-相变-熔融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研究其发生脱水、相变和熔融的温-压-电磁条件,模拟脱水、相变和熔
本研究基于孔隙弹性耦合理论,利用典型水库及周围地质构造参数,建立孔隙弹性耦合三维有限元模型,对考虑岩层-断层各向异性、渗流、动态孔隙压等因素水库对地质构造影响问题进行系统研究,通过分析水库蓄不同阶段水位时空变化引起的水库质构造区应力、应变场变化,得到水体载荷弹性效应对库仑应力变化影响较小,孔隙压力扩散起主导作用。
本文利用临界反射前的PKiKP-PcP震相对研究东半球的内核边界地形起伏,结果显示:PKiKP-PcP相对走时与振幅比能够减小地球浅部结构以及地震定位不精确等的影响。但是PKiKP-PcP的走时差可能是由核幔边界结构引起的,也可能是由内核边界结构引起的,或者是两者的共同作用。进一步的数据分析表明:有些地区的PKiKP反射区域的内核边界存在形状不规则的地形起伏;有些地区无法确定内核边界是否存在这种地
本文基于流固耦合弹塑性有限元方法,对典型岩石建立水压致裂三维数值模型,模拟不同种类流体(空气和水)对岩石孔壁作用,分析孔壁出现初始裂纹并发生破坏的最小压力,进而通过初始裂纹位置和扩展方向确定最大主应力方向,研究不同岩石最大主应力方向和大小。
本文利用四川盆地和美国东部几次中小地震的数据研究了部分台站下方沉积层剪切波速度结构。利用了直达P波的RZ分量振幅比计算了沉积层剪切波平均速度,用SEM计算了不同地形清况对于P波RZ比方法的适用性;用多重滤波法测量了基阶短周期瑞利波ZH比随方位角的变化并对比了SEM正演不均匀结构下的波形提取出的ZH比与直接用台站下方结构计算出的ZH比;计算了短周期(1-lOs)瑞利面波ZH比的敏感核,并且反演了浅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