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村发现中国:“美丽中国乡村行”的媒体实践与修辞视野

来源 :2016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keson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央电视台的《美丽中国乡村行》作为权威电视媒体的生产内容,在全新主流价值修辞接连推出的背景下应运而生.本研究将此个案中的电视文本、制作团体之媒体实践,及相关历史背景结合起来分析,以阐释乡村中国与城市媒体生产社群的多重互动.研究表明,围绕该栏目的媒体实践,反映出主流媒体在特定社会历史语境下如何获取、维系、拓展话语正当性的努力.最终,基于电视文本的若干幻想主题反映出电视生产社群所共享的是“在乡村发现中国”的修辞视野.
其他文献
对CNKI数据库中近十年图书情报领域所有用户信息行为研究文献的主题词进行统计分析,并利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20.0对国内文献中25个高频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和多维尺度分析,对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主题进行深入分析,直观展示国内用户信息行为的研究热点以及研究热点之间的关联.
近年来,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相关技术及研究,有如雨后春笋般,方兴未艾.“物联网”,以字义而言,实为一种“万物均可上互联网”的概念.过去,人类与电脑互动方式,是由人类把搜集到的资料(Data)以各种不同的形式,输入到电脑中,以分析资料,取得有用的资讯,进而由系统辅助决策选择.由于科技的进步,晶片制程趋于微型化,科学家希望物品本身能够藉由一些特定的晶片或感测器,主动回传物品现
移动图书馆是数字图书馆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提高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任何信息系统一样,移动图书馆的成功应用和普及不仅仅在于技术本身先进与否,还在于系统用户感知行为问题的解决.本文在技术接受模型的基础上,在系统梳理国内外已开展移动服务的用户接受研究、数字图书馆的用户接受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了面向移动图书馆用户的技术接受模型.通过对用户模型分析,本文分析了移动环境下影响用户接受的各种因素
实证护理(evidence-basednursing,EBN)是近年来健康照护与医护教育的重要发展趋势,强调从系统性的研究中取得最佳证据,整合既有研究成果与临床决策,藉此提升健康照护的品质.专家学者普遍认为资讯素养是推动实证护理的重要利器与必备基础能力,因此有系统地培养护理学生具备资讯素养能力以奠定迈入临床服务的基础更显重要.本研究旨在将实证护理概念融入护理资讯素养课程中,使护理学生能透过课程活动
Koha是第一个GNU通用公共授权的整合式图书馆管理系统.2000年3月,纽西兰赫罗范努瓦图书馆理事会率先使用Koha图书馆管理系统,至今其用户已散布全球五大洲各种类型的图书馆.土耳其文化部的公共图书馆系统是Koha的最大客户,包括900间图书馆、13,700,000笔馆藏、1,220,000位读者.Koha以国际化(internationalization,i18n)和在地化(localizat
Koha是第一个采用GNU通用公共许可证(GNU GPL)的图书馆自动化系统,2000年元月在新西兰启用,2005年由台湾辅仁大学图书资讯学系毛庆祯教授成立Koha台湾社群,2013年6月在太原理工大学图书馆成立中文Koha团队,由辅仁大学毛庆祯与太原理工大学原晓冬分别担任中文Koha繁体字团队和简体字团队负责人.2013年Koha3.10的中文化全面完成(2003年1月19日加拿大的黎爵榮先生(
闽南师范大学认真落实国务院《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和《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主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以培养一批甘于奉献、扎根乡村的"四有"教师为己任,实施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四项计划",推进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师范生实习支教与乡村留守儿童关爱教育三项工作有机衔接、形成合力,推进乡村教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以教师教育为办学主体和办学传统的地方院校,肇庆学院依据国家三个标准进行了教师教育的整体改革,不仅建立了新的课程体系、课程标准与教学体系,而且建立了自己的实训、实践体系和能力标准;同时以教师发展中心建设为基础,全面形成了大学、政府、中小学充分合作协同培养人才的良好机制.
《人民日报》发表评论文章《地名是回家的路,“徽州”不妨考虑恢复》,呼吁将安徽“黄山”复名“徽州”,引起广泛共鸣.基于此议题,并根据当下婺源行政区划上隶属于赣,历史文化仍旧从属于皖(徽州)的状况,回望当地历史,重新研究民国时期的“回皖运动”,试图探析彼时婺源地区乡绅阶层在“回皖运动”中进行的舆论动员.婺源自宋代以来是徽州府所辖的六县之一,是徽文化的重镇,没有婺源,徽文化难成体系;不回徽州,婺源的“徽
本文以1980年代报纸积极介入的“上海病”、为“海派”正名、“洋奴”之辩的媒介大讨论为经验材料,针对中国当前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文化如何传承与创新的现实议题,探讨抽象层面的城市文化精神与实体都市空间如何产生关联的问题.本文认为承载体制使命的地方大众媒介在特定时刻于间或的空隙借由“上海病”、“海派文化”、“洋奴”之辩的讨论,“移动”了上海独特的历史文化信息,重新连接历史和当下,长期隐伏于市民日常生活中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