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患者危险因素分析

来源 :2008年天坛国际脑血管病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gnet8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脑卒中是异质性疾病,不同类型卒中和不同年龄组患者危险因素的分布不近相同,其对卒中的影响程度也不同。本文探讨了卒中病房患者不同类型脑卒中和不同年龄亚组的危险因素分布特点。
其他文献
中医无动脉粥样硬化发展到晚期的表现,涉及眩晕、头痛、健忘、痴呆、中风、胸痹、真心痛等病证。本文从中医学角度出发,综述了中药干预动脉粥样硬化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众所周知,动脉粥样硬化是一个系统性病变。脑供血动脉粥样硬化与全身动脉一样有着相同的发生机制、演变过程和病理改变。本文介绍了该疾病的影像学研究。
脑出血后继发性脑损伤机制复杂,是脑出血后病情加重的主要原因。在脑出血急性期,有血肿压迫因素、继续出血因素、代谢异常因素、炎症反应因素、兴奋性氨基酸因素、钙离子超载因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是颅外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传统治疗方法。本文对CAS这个新的血运重建手术方法进行了较为全面和客观的评价。
在1995年,美国心脏病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HA)基于尸检的结果和动脉粥样硬化在影像学和病理学上的进展,提出了一个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病理分型。本文介绍了颈动脉
本文对单一症状性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选择性支架成形术CT灌注进行了研究,主要内容包括:1、支架成形术前CT灌注;2、支架成形术后CT灌注;3、术后半年复查CT灌注。
神经影像学及TCD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研究提供了有力的临床支持。从临床的角度我们发现一些病人,神经影像学显示颅内动脉血管已闭塞或严重狭窄,血管异常改变非
会议
目的 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在脑缺血耐受方面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105例TIA后发生脑梗死的患者为TIA组,并选择110例无TIA史的脑梗死患者作对照组.结果 TIA组和对照组在脑梗死体积(7.68 mm3us11.2 mm3)、治疗前与治疗后15 d、30 d的中国卒中量表评分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21±3)us(26±5);(14±2)us(20±2);(7±3)us(16±3)]P
会议
脑卒中是当今世界危及人类生命健康的最主要疾病之一,具有极高的致残率和较高的致死率。脑卒中是急性脑循环障碍迅速导致局限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损的临床事件,依据病理性质可分
会议
脑卒中(stroke)是中老年常见疾病,其致残率及死亡率极高。脑卒中引起的意识障碍和急性假球麻痹是临床常见症状,由此导致的吞咽困难,进食障碍,会引起机体脱水、电解质紊乱、缺氧、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