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材加工中竹基本单元术语定义的探讨

来源 :第四届中国竹业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59265358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根据竹材人造板术语(LY/T1660-2006)及其相关标准,结合我国的竹材加工中实际情况,对竹单元的术语和定义进行深入地分析和探讨,为竹材术语规范化提供参考,使之在研究、开发、生产和贸易活动当中避免产生歧义。
其他文献
研究了3a 毛竹从展叶到绿叶期的叶片大小、重量、分布状态和光合特性,结果表明,毛竹单叶面积、千叶重和叶片分布受施肥的影响不大,是较为稳定的指标;展叶期施肥处理(SF)能显著增加单株叶片数量,到7月底,其单株叶片总重量和叶面积指数已分别比其它时期施肥(TF)高出14.8%和13.7%,比不施肥(CK)高27.6%和24.5%;冠层14-17 档是单枝叶片数量最多的区域,施肥能增加各枝盘叶片的重量,但
运用生态系统定位研究法,以处于浙江省富阳市尖山林区的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纯林和天然起源的毛竹木荷(Schima superba)混交林为试验对象,设置马尾松枫香石栎为主要组成树种的针阔混交林和香樟苦槠常绿阔叶林作对比,2003年7月采集不同林分土壤样品并分析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状况。依据模糊数学原理,计算土壤肥力指标的隶属度和肥力指数值。结果表明:各林分土壤层次Ⅰ(0~1
以福建省永安市天宝岩自然保护区集约经营的毛竹纯林(Ⅰ)、竹阔混交林(Ⅱ)和竹针混交林(Ⅲ)为研究对象,对其土壤渗透性能及影响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0-40 ㎝土层中,初渗率、稳渗率、平均渗透速率、渗透总量的排列顺序为:Ⅰ>Ⅲ>Ⅱ;在40-60 cm土层中,初渗率、稳渗率、平均渗透速率、渗透总量的排列顺序为:Ⅰ>Ⅱ>Ⅲ,即毛竹纯林的不同层次土壤渗透性能最好,初渗率、稳渗率、平均渗透率和渗透总量
对福建省漳州市东山赤山国有防护林场沿海沙地竹林细根的养分含量(N、P、K)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沿海沙地各竹林细根养分含量总体偏低,早竹细根N年均含量最高为10.964 g·kg-1,雷竹最低为4.535 g.kg-1,台湾桂竹细根P年均含量最高为0.9714 g.kg-1,乌哺鸡竹最低为0.1362 g.kg-1,四季竹细根K 含量最高为2.761 g.kg-1,花吊丝竹最低为1.127 g.kg
通过测定不同林地起源的覆盖雷竹林随深度变化的土壤养分、pH、多酚氧化酶、总酚酸及微生物的磷脂脂肪酸特征,分析覆盖措施对土壤生化性质的影响状况。结果表明,有机质、全氮、多酚氧化酶等随土壤的深度增加变小,覆盖林地土壤微生物磷脂脂肪酸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无覆盖林地,有机质、全氮含量高于无覆盖林地。
对云南省彝良县海子坪省级自然保护区与大关县木杆镇毛竹种群结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毛竹天然林中老龄及枯死竹占比例较大,而毛竹人工林年龄结构由于成熟竹材的人为砍伐则群落处于增长趋势;毛竹天然林胸径和树高分布相关性较人工林显著,天然状态下毛竹胸径与树高分布极为相似,而毛竹人工林由于人为因素干扰,胸径与树高分布差异较大。
对4个不同刺楠竹种源的生长情况及代谢生理进行了初步研究,为有效保存四川刺楠竹种质资源和选育良种提供了基础数据,并就刺楠竹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出建议。
本文通过标准地设置调查了杂交竹梢枯病发生情况及病害分布情况,在自然条件下,该病害多发生在新生杂交竹上,病害在林间可表现三种症状,枯枝型,梢枯型,株枯型,并以株枯型为主。该病害在寄主上的特征性病状为在竹梢的某一节或某一枝条的节杈处出现褐色病斑,向上延伸成舌形或向上下同时扩展成菱形,颜色逐渐加深呈紫黑色。严重发病竹林,竹冠赤色,远看似火烧,发病率、感病指数分别100%,95.2%。感病植株的空间分布型
通过分离、接种、再分离首次证实杂交竹梢枯病的病原为暗孢节菱孢菌(Arthrinium phaeospermum(corda)M.B.Ellis)。该病菌能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两种形式在病组织、病组织残体或土壤中越冬,其中病组织中菌丝体和子实体中的分生孢子为越冬最重要的形式,是病害发生的最主要的初侵染源;病菌主要以分生孢子或菌丝通过伤口从节叉处侵入;病原菌主要通过孢子借助风力和雨水传播,从4月初开始释
撑绿杂交竹是一种优良的材用竹,已在西南地区的退耕还林地大面积推广种植。本文在深入调查和分析绥江县撑绿杂交竹纸浆林的生长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可持续发展的丰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