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顾渚贡焙对湖州茶生产与茶文化的影响

来源 :第十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l881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顾渚贡茶院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规模宏大的贡焙院,贡焙对于湖州百姓和地方长官,不是幸事,但贡焙客观上促进和推动了湖州地区茶业的发展,促进和推动了湖州地区茶叶贸易及相关经济,同时培育了与贡焙有关的茶文化.
其他文献
本文论述了校企合作的四种模式,分析了存在的三个典型问题,即企业与高校合作双方观念存在较大差异、政府主导的校企合作的政策法规不健全、校企合作所必需的完善的利益和风险投资机制尚未建成.本文对此提出了以下对策:整合校企合作观念,共建校企科研机构;完善政府主导的校企合作的政策法规体系;完善校企合作的利益分享与风险投资机制;设立研究基金,加大经费的投入与筹措;加大政府在校企合作中的管理和支持的力度;规范校企
高等教育大众化使全国统一的高考制度由高度的统一性向多样化演变,由中央高度集权向地方分权转变.这些变化是中央政府、地方政府、高等学校和广大考生四方利益博弈的结果,走向四方利益的均衡是高考制度改革和发展的方向.
高等教育办学体制创新是高教强省建设的要求,也是高教强省建设的条件.本文从高等教育资源优化配置、高等教育举办主体结构调整、办学权利结构优化、高等教育制度变迁等方面思考,提出"完善政府主导的高等教育资源多元配置机制"、"确立以学术力量为中心的高等教育内部资源配置制度"、"资助民办高等教育发展:以间接资助为主,以直接资助为辅"、"国家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高等教育办学权利结构中部分退出"、"明晰教育产权"、
通过高等教育体制机制的创新为高等教育的发展创造相对宽松的外部环境,以此调动政府和高校的积极性是建设高教强省的重要途径,可采取区域性突破和渐进式改革同步推进的方式,着重调整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政府与高校的关系.改革高校获取办学资源的机制,促进高校特色发展;改革大一统教育评价体制,促进高校差异化发展;通过建立服务型的高等教育运行机制,改变行政权力僭越学术权力的弊端,实现高校向学术性组织的回归.
本文重点从茶艺、茶道、茶会三方面,讨论了湖州茶人对中国茶文化事业的主要贡献.钱起和皎然茶诗中描述了关于茶汤的色、香、味、形、意境的感受,并最早提出了"茶道"的概念.颜真卿、李萼等热心茶事活动的行政官员组织领导了湖州地区的茶文化活动,对中国品茗艺术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从而也推动了全国茶文化事业的发展.
长兴顾渚山紫笋茶、金沙泉,被茶圣陆羽发现并推荐为贡品,陆羽在《茶经·茶之出》中,写到长兴与紫笋茶有关的地各多达十多条,并具体描述紫笋茶特征及生态环境.为了弘扬唐代茶文化,恢复顾渚山的历史面貌,经查阅资料,对山桑、獳狮二寺(坞)或称桑、狮二坞,金沙泉、玉窦泉,明月峡,悬脚岭、啄木岭、境会亭,蚕头鼠尾碑,尧市山、石门山,凤亭山、伏翼阁(涧)、白茅(峁)山,西顾山,大官山、小官山,斫射山、斫射岕,漫石坞
陆羽的一生,一半是在湖州度过的.他在湖州写成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茶经》的问世,标志着中国茶文化的诞生.本文着重研究了陆羽的历史地位和《茶经》丰富的文化内涵,论证了湖州杼山、顾渚山等在中国茶文化历史上的重要位置,考证了陆羽给湖州留下的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并提出了以文化促进经济的对策思路.
本文综合分析了江苏高等教育布局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针对江阴、江都、东台等中小城市经济实力雄厚、公共基础完善和高等教育的社会需求和个人需求旺盛的现状,认为可通过在这些中小城市建设本科院校、大学独立学院和大学科技园区的方式,合理配置区域高等教育资源,促进高等教育的区域化均衡发展,全面服务高教强省建设.
通过唐代湖州茶文化中具有代表性人物及其活动的归纳分析,认为唐代湖州茶文化的品位有相当的独特性,即参与者文化层次高,凝聚力强,有一定的团体性色彩;既具有担当社会责任的勇气,更具有张扬自由的个性;以隐逸之名,寄情山水,重视人与自然的融合;以茶饮之仪,艺术唱和,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其内容具有丰富的层次感,各种层次间具有一定的交融性;其格调表现出富贵而简约,潇洒而雅致的特征.
本文重点从诗歌的角度,介绍与湖州茶事有关的几位人物:袁高、于頔、崔元亮、张文规、杜牧.通过介绍不同诗歌的创作背景及其鉴赏,分析了唐代许多有名望的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和湖州茶事结有深厚的诗茶情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