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开发的思路和原则

来源 :全国新建本科院校联席会议暨第十五次工作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0090907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校特别是新建本科高校积极研究和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并取得了较多成果.但是就其整体效果而言,应用型人才培养还没有满足社会的期待,也没有达到高校改革的期望.分析中国部分新建本科高校实践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是进一步深化其教学改革,深化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是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
其他文献
以小学体育教师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小学体育教师心理资本作了操作性定义,编制了小学体育教师心理资本量表;运用自编的量表,采用分层加便利随机的抽样方法,调查了端州区共80名小学体育教师,根据调查结果的数据统计分析,得出端州区小学体育教师心理资本的特点、现状、影响因素.制定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小学体育教师责任心和坚韧性进行培养,同时也要处理好体育教师绩效和教学质量之间的
探究社会支持系统对于体育教师的影响,以及检验是否自尊在其中起到中介作用.以广州市和佛山市151名体育教师为调查对象,采用横向研究设计.以Maslach编制的《职业倦怠量表》教师版、肖水源编制的《社会支持问卷》为研究工具.采用描述性统计、皮尔逊相关统计、单因素方差分析、逐步回归分析统计方法.研究发现:1)本次调查的体育教师社会支持较高,自尊情况较好,职业倦怠情况不严重,这可能是由于体育教师的福利待遇
学校推进学科专业向应用型深度转变,有效搭建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学科专业平台;加强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实训条件建设以及校园基本建设,有效支撑了应用型人才培养;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改革、实践教学改革、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和教学质量评价机制改革,切实解决了一些关键环节的突出问题,有效提升了专业建设和人才陪养的应用性内涵。事实证明,这些措施相互作用,形成合力,构成了一个运行有序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生态系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以培养卓越教师为目标,积极优化人才培养平台,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路径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在办学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强化教育科研引领、职前职后融通、实践取向鲜明”的教师教育优势和特色。通过搭建平台,使这些高水平专家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将教育研究成果整合为教师教育资源,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引领卓越教师培养。以协同创新理念为指导,建构“G-U-S”职前职后一体化人才培养新模式,以互联网+
坚持以"校+"合作办学理念为引领,是推进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关键.河南牧业经济学院通过理念融合、定位确定、策略选择,以"校+"合作办学理念贯穿应用型本科教育教学中学科专业建设、培养目标、师资建设、培养模式和科研服务五大转型支撑,在人才培养实践中走出一条特色化的合作办学之路.
培养应用型人才是应用型本科高校的重要使命,校企合作则是协同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助推区域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在认真分析当前应用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校企"利益共同体",并以浙江树人大学为例,具体阐述校企合作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引领作用.
人才培养模式是人才培养过程的设计、建构和管理,它是关于人才培养过程状态的总体性表述.借鉴部分发达国家构建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经验,分析中国目前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存在问题,提出构建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思路必须从培养目标、教学体系设计、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培养途径和培养评价等诸多方面考虑.应用型本科院校只有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结合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科学合理的定位,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才能办
中国地方高校办学普遍存在盲目模仿"985"、"211"大学的不良倾向,长期以来未能形成符合自身特点和社会发展要求的人才培养模式.作为典型的地方普通高校,内江师范学院近十年来在实践中探索构建了"以发展为中心,教学做统一"的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立足校情、域情和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坚持走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和社会需求导向的办学道路,提高办学定位的准确度、专业布局的统整度、办学资源的能效度、人才培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发展的重要途径,文章以天水师范学院为例,分别从优化专业结构,强化专业改造,突出应用实践等三个方面讨论了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构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实践,以期为地方新建本科院校高素质应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提供经验和启示.
人才培养是世界上任何类型的大学的首要职能和历史使命,为了在新形势下完成这一使命,新建本科院校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成为必然趋势.新余学院在借鉴国内外高校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依据自身实际情况以及所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采取了有效措施,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以凸显学生能力培养、搭建校企合作平台以促进产教融合、实施"双百工程"以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特色学科专业群以优化专业结构和建设应用型课程以落实人才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