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环境地质条件脆弱区黄土滑坡的勘察与治理

来源 :中国地质学会2007年生态环境脆弱区工程地质学术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aprogra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陕北环境地质条件脆弱区某330kV变电站在大面积挖填方施工过程中,填方区内出现了多条拉张与剪切裂缝,工程被迫停工,需查明原因。本文通过大范围工程地质测绘、钻探、井探、槽探与多种方法的抗剪强度试验以及稳定性分析计算,查明该场地选在了一个稳定性程度不高、滑面呈直线形的大型古滑体上,滑面为黄土与砂泥岩接触面,滑面倾角与滑动方向同单斜构造的岩层产状(300°~310。∠8°~12°),场地前缘出露的砂泥岩非原状基岩而为滑坡堆积物。堆积物的存在阻断了坡体降水的排泄通道,致使滑面以上形成大范围的软弱土层,且工程施工时的大面积挖填方破坏了古滑坡的原有力学平衡,导致局部复活,形成了3个不稳的工程滑坡。得出了在环境地质条件脆弱区进行工程建设时应重视选址勘察,单斜构造上滑面呈直线形的黄土与砂泥岩接触面滑坡稳定性计算采用饱和残剪的抗剪强度参数(c=6.6kPa,ψ=5.6°)是可行的,对剪出口在沟谷中的黄土滑坡采用既能增加耕地又能改善当地生态环境的淤地坝与局部支挡等综合治理方案有广阔的前景。
其他文献
高放废物深地质处置中,缓冲/回填材料系统起着工程屏障、水力学屏障、化学屏障,以及传导和散失放射性废物衰变热等重要作用,是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长期安全性和稳定性的有效保障。前人研究表明,膨润土是理想的缓冲/回填材料。本文在归纳总结压实膨润土相关室内试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水汽平衡法和渗析法吸力控制技术,借助恒体积膨胀法等试验手段,试验研究了自由膨胀与侧限两种条件下,高压实高庙子膨润土的土水特征及膨胀
合理预测岩质边坡后缘张裂缝位置,对于边坡变形监测、滑坡治理具有积极作用。本文依据能量法原理为理论基础,建立了岩质边坡后缘张裂缝的预测模型。通过强度折减法,推导得到了预测岩质边坡后缘张裂缝位置与能量法安全系数的函数关系。在典型算例分析计算基础上,得出了后缘张裂缝发生位置距坡肩一定距离的结论,并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
本文通过研究轨道交通九号线宜山路地铁车站开挖(基坑开挖深度达28.0m)前进行的抽水试验引起的沉降效应表明,地面沉降变化明显受分层沉降影响。第七承压层弹性释水-贮水过程反复进行,影响着地层沉降-回弹变化,且总体呈下降趋势。距离待开挖宜山路地铁车站基坑最短距离只有11m的明珠三号轻轨线允许沉降量只有7mm,考虑到开挖后大规模群井抽水叠加效应,提出可以通过合理布置抽水井位、加大连续墙深度为62m、利用
权重是模糊综合评判中的关键指标体系,直接影响模糊综合评判结果的准确性。本文将熵权多目标决策原理应用到模糊综合评判方法中,直接利用隶属度矩阵给评价指标的墒权赋值,避免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使评判结果更加科学、公正。通过对延安市宝塔区某滑坡稳定性模糊综合评判,结果表明,基于墒权法模糊综合评判结果较准确,可信度较高,方法可行,对于同类工程地质稳定性评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边坡的失稳与地下水有很大关系,针对这一特点,本文利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了地下水的变化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研究了在地下水作用下,边坡体内应力场及位移场的分布规律。同时采用有限元方法、瑞典圆弧法(Fellenius法)、简化毕肖普(Bishop法)、简布法(Janbu法)等多种边坡稳定安全系数分析方法计算了不同地下水位条件下边坡的安全系数,综合分析地下水位变化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为边坡防护体系的设计提供理
本文在详细调查华蓥市赵子秀山变形体的结构及变形破裂特征基础上,分析了变形体的成因机制并对其稳定性作了评价。分析表明,变形体主要是在斜坡地貌演化过程中下部含煤层的反向层状结构斜坡向临空面发生倾倒一弯曲拉裂变形而成,采煤对斜坡近期变形的加剧起重要的控制作用。传递系数法滑动稳定分析及Goodman-Bray法倾倒稳定分析表明,变形体在暴雨和地震等不利工况下有失稳的较大可能,根据变形体结构特征、成因、稳定
本文对塔里木盆地第四系沉积物碳氧同位素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进行了阐述。根据塔里木盆地中部塔中KT2号钻孔剖面的碳氧同位素记录分析表明,3.4Ma来,塔里木盆地地区明显经历了5个气候变化旋回,从上新世以来气候由温暖较湿逐渐变得寒冷干旱。在百万年尺度上,本区的气候变化与全球的趋势基本一致,但在大趋势相同的背景下,在较小的尺度上,又有较大的差别,反映了气候变化的区域特点。
本文对南海南部礼乐滩及其邻域活动断裂进行了分析。单道和多道地球物理调查表明南海南部礼乐滩及其邻域的活动断裂主要有NE和NW向2组。礼乐滩珊瑚礁区主要分布有NE向断裂系,于晚白垩纪-早古新世华南东南陆缘的一次张性构造运动形成,强烈活动于晚白垩世—早古新世,晚第三纪以来继承性活动,以张剪性断裂为主,现今活动性中等至弱。NW向断裂主要分布在巴拉望岛附近海域中,以张剪性断裂为主,具有走滑性质,切割至基底,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的青海东南部与四川北西部。在大地构造构造上位于巴颜喀拉地体、义敦岛弧带和昌都板块之间相互拼合的地带。该区沟谷深切,地貌复杂,深大断裂发育,新构造运动强烈,地震活动比较频繁,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地质灾害发育。可能存在的主要工程地质灾害有地震、活动断层、地温热害、涌水突泥、冻土、高地应力和岩爆等。本文在分析西线工程调水区的区域地质背景及其面临的主要工程地质灾害问题的基础
本文介绍了复合载体夯扩桩在成都地区的首例试验。在成都粘土中用复合载体夯扩桩专利设备分别制作有复合载体和无复合载体的等直径、等长度的两根桩,用载荷试验测试其桩承载力。试验表明:复合载体夯扩桩承载力是无复合载体桩的3.4倍;相同沉降情况下,前者单位沉降所贡献承载力远高于后者;相对无复合载体桩,复合载体夯扩桩可以适应较大沉降而不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