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肺泡微结石症(pulmonary alveolar microlithiasis,PAM)是一种罕见的肺部疾病,以磷酸钙盐颗粒在肺泡内沉积为特征,有家族遗传倾向,多以常染色体隐性方式遗传.PAM患者早期症状不明显,可在30-40岁之间逐渐出现干咳、呼吸困难、咯血、气胸及肺心病等症状.临床上主要通过X线或胸部CT对PAM进行确诊,患者双肺可见弥漫性砂粒样钙化结节影,且随病情进展钙化灶逐渐增多并出现聚集融合,呈现"雪暴样"改变.研究发现SLC34A2基因突变是导致PAM的原因,该基因编码Ⅱ型钠磷转运体NaPi-Ⅱb.在肺部,SLC34A2只在Ⅱ型肺泡上皮细胞中表达,这种细胞负责合成并分泌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目前认为NaPi-Ⅱb的主要作用是从肺泡液中吸收无机磷用于PS的合成,其转运活性的丧失导致肺泡内无积磷积累,进而引发磷酸钙盐的沉积.本研究收集了一个中国肺泡微结石症家系,先证者胸部CT显示肺泡微石结晶并伴随肺纤维化,血清钙、磷水平正常;其父亲胸部CT检查也发现肺泡微晶石,但程度较轻,未表现出临床症状;先证者的1个妹妹和1弟弟均患PAM疾病已经死亡,而姑姑曾患肺结核.直接对SLC34A2基因测序,发现先证者携带一对杂合突变(c.394C >T/p.Q 132*和c.569T>A/p.I190N),其父亲及姑姑均携带c.569T>A/p.I190N突变,母亲携带c.394C >T/p.Q132*突变.c.394C>T突变为无义突变,推测异常mRNA很可能通过NMD途径降解;c.569T>A突变位于NaPi-Ⅱb蛋白N端的钠磷共转运结构域,导致第190位高度保守的异亮氨酸变为天冬氨酸,推测可能会影响NaPi-Ⅱb的无机磷转运活性.目前报道的家族性肺泡微石症患者大多为同胞兄弟姊妹,其父母及子女极少发病.本研究收集的家系中,先证者及其父亲均有肺泡钙化现象,但先证者发病较早,临床表型也更为严重,说明携带双突变的患者病情进展较携带单突变的患者快.综上所述,本研究收集了一个两代连续遗传的肺泡微石症家系,并鉴定出SLC34A2基因一个复合型杂合新突变,基因型表型分析发现携带SLC34A2双突变(c.394C>T和c.569T>A)的患者临床表型较携带单突变(c.569T>A)的患者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