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通过分析国防项目的特点,得出国内国防项目寿命周期费用预测难度大的原因.在介绍国外成熟软件TruePlanning进行寿命费用预测分析特点的基础上,分析我国国防项目寿命周期费用预测的用途、面临的困难,并对此给出了建议:各单位尤其是项目主管部门提高对寿命周期费用预测的重视程度;引进国外先进软件并与国内模型、数据相结合,逐步建立完善寿命周期费用预测体系;建立系统的资料收集渠道与完备的资料库;促进人才
【机 构】
:
海军装备研究院,北京100161 海军装备部综合计划部,北京10084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分析国防项目的特点,得出国内国防项目寿命周期费用预测难度大的原因.在介绍国外成熟软件TruePlanning进行寿命费用预测分析特点的基础上,分析我国国防项目寿命周期费用预测的用途、面临的困难,并对此给出了建议:各单位尤其是项目主管部门提高对寿命周期费用预测的重视程度;引进国外先进软件并与国内模型、数据相结合,逐步建立完善寿命周期费用预测体系;建立系统的资料收集渠道与完备的资料库;促进人才队伍的培养。
其他文献
针对装备维修保障费用特点,分析维修保障费用构成,确定维修保障经费配置原则,提出按装备型号、按使用时间长短及按维修级别三种配置方法。以按装备型号配置为例,从装备效能角度,定量分析装备维修经费配置方法,建立基于效能的经费配置模型,并采用遗传算法进行求解。算例分析结果符合实际,可为决策者提供决策支持,有利于提高装备维修经费保障效用,充分发挥装备维修资源作用与效益。
精益六西格玛是精益思想与六西格玛管理相互补充的综合理论,外军运用精益六西格玛在武器装备寿命周期费用管理中带来巨大的效益。我军采用LSS来加强武器装备LCC管理,提高装备保障能力,关键是需要得到部队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积极开展LSS相关管理人员的培训和资格认证工作,建立基于精益六西格玛武器装备LCC管理的组织机构,将LSS理论渗透到武器装备LCC管理的各个环节。
为了提高无人机燃油系统修理检测能力,对无人机燃油系统及其待测参数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修理检测系统中传感器应用方案,完成了基于虚拟仪器和LabVIEW开发平台的无人机燃油系统修理检测系统,该系统运行稳定,修理检测结果准确。
针对装备维修保障费用预测中数据参考样本比较少,采用对数据样本要求不太高的灰色模型GM(1,N)预测法和BP神经网络法。为了进一步提高预测精度,减少选择不同预测方法所造成的预测差异,提出了广义加权函数平均组合预测模型对不同方法的预测结果进行优化。
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使用Vensim软件对某类装备规模优化模型构造方程组进行仿真,依据仿真得到的数据结果,分析了装备规模优化系统内相关要素的变化对系统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和建议,为装备规模优化决策提供参考:改变运输方式,缩短装备补充周期;期望装备数量的目标不要设置过大,以免震动幅度太大,影响整个系统的战斗能力;多种配套装备规模需要同时调整优化时,它们的初始库存量应保持基本一致,在调整优化过程
虚拟现实技术在武器装备设计、建造领域的广泛应用,给武器装备价格分析的方法、手段、过程和理念带来了新课题。本文阐述了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武器装备价格分析的基本概念,简述了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初步提出了研究思路。研究阐明,武器装备成本虚拟分析技术是利用虚拟设计和虚拟制造的成果,将成本分析流程渗透于虚拟设计、制造的全过程。该技术将虚拟原型的动特性分析、静特性分析、可视化、实时感知、全信息数据库管理、费用预测
寿命周期费用建模是寿命周期费用技术的关键环节,能够对设备寿命周期费用进行准确的建模预测,就可以对设备选型提供决策,以及对设备寿命周期费用进行优化和控制,通过对多元回归建模方法、主成分回归建模方法、灰色理论建模方法等各种建模方法研究现状的总结,分析了建模方法的特点和不足,指出了寿命周期费用建模应该提高的方向。
本文分析了输油气站场设备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公司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的各项活动,以输油泵为例,对其全寿命周期成本结构分解并阐述了各项成本数据的采集情况,同时建立了输油泵全寿命周期成本的计算模型.最后探讨了寿命周期成本在站场设备管理的更新策略、成本控制、设备选型三方面的应用情况.
通过测算舰船电力系统改装可选方案的全寿命费用,进行全寿命效能评价,分析提出了通过全寿命效费评估进行多方案优选决策的具体步骤、方法。首先,采用综合比较法分析各改装方案的技术优劣,然后,对各改装方案进行费用分析并量化费用方案的优劣,最后,应用效费分析法决策。
现行软件计价没有统一的法规条文,本文参考多种现行软件规模估算方法,引用全寿命周期管理思想,对军队装备软件计价管理办法提出几点思考,建议考虑多种估算方法,选择两种或更多方法来综合估算;邀请软件方面的专家和军代表参与预算工作,并进行宏观的预测和分析;软件研发过程中,发挥军事代表室人员在一线工作贴近生产的优势,全面跟踪软件研发过程;在软件研发过程中设置多个节点,每个节点都需经过评审会评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