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将氟硼酸类的离子液晶(1-十二-3-甲基咪唑氟硼酸盐)引入到染料敏化太阳电池(以下简称DSCs)用电解质领域,研究了离子液晶的结构及其对其中I-/I3-传输的影响,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对DSC光伏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氟硼酸和碘盐离子液晶组成的二元混合体系的离子液晶依然具有层状结构,并且碘的引入不会改变其层状结构;离子液晶中层状结构有利于I-/I3-基于Grotthus-like交换反应的进行,从而达
【机 构】
: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安徽省电力设计院,合肥230601;中科院新型薄膜太阳电池重点实验室,中科院等离子物理研究所,合肥23003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将氟硼酸类的离子液晶(1-十二-3-甲基咪唑氟硼酸盐)引入到染料敏化太阳电池(以下简称DSCs)用电解质领域,研究了离子液晶的结构及其对其中I-/I3-传输的影响,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对DSC光伏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氟硼酸和碘盐离子液晶组成的二元混合体系的离子液晶依然具有层状结构,并且碘的引入不会改变其层状结构;离子液晶中层状结构有利于I-/I3-基于Grotthus-like交换反应的进行,从而达到了提高DSCs光伏性能的目的.
其他文献
胜利石化总厂的动力锅炉是为常减压、重油催化、加氢、硫磺、焦化等各炼油装置提供蒸汽公用介质。夏季总厂蒸汽由一台34t/h负荷的动力锅炉与重催CO余热锅炉共同供给:冬季由于气温下降,为满足总厂各装置伴热系统、加热系统、全厂采暖系统的投用以及冬季减压抽真空的需要,需比夏季多开2-3台动力锅炉,并且1.OMPa蒸汽在满足生产需要的情况下每小时有10吨左右的剩余量,蒸汽浪费量大、能耗高。从2000年总厂就着
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市场竞争愈加激烈,原先处于垄断地位的石化行业受到跨国公司强有力的挑战,面对冲击与挑战,九江分公司通过合理配置企业资源,开展管理创新活动,进一步优化动力系统运行方式,在节能降耗、提高综合商品自用率方面取得较为明显的成效。动力系统以贯标为主线促进工艺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运用计算机技术优化运行方式,科学管理,不断创新,炼油锅炉实现以气代油,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并为探索动力系统精
近些年来,采用变频调速对风机水泵进行调节风量(或流量)的方法,己在工业上获得普遍的实际应用。这对节约能源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大力推广风机变频调速节能运行,不仅是当前企业节能降耗的重要技术手段,而且也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必然要求。本文介绍了风机变频调速节能技术,并简述了变频器在污水处理设备上的应用。
提出了制备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的一种设想,即借助脉冲激光沉积法(PLD)制备电池的钼层、铜铟镓硒吸收层和CdS缓冲层.借助脉冲激光沉积法把CuIn0.8Ga0.2Se2薄膜沉积到钼薄膜覆盖的钙钠玻璃上,XRD和拉曼光谱测试表明:室温衬底下沉积的CIGS薄膜具有非晶结构,随着衬底温度从200升高到500,CIGS薄膜的结晶度增强,最大晶粒尺寸达19.75nm.霍尔测试表明400衬底温度下薄膜的载流
通过磁控溅射技术制备了CdS窗口层多晶薄膜和CdTe吸收层多晶薄膜,研究了不同CdS退火工艺对CdTe太阳能电池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通过CdS冷处理,CdS的晶体结构没有发生变化,仍然为没有经过冷处理的六方结构,经过冷处理后,CdS多晶薄膜的结晶质量得到了提高,多晶薄膜的表面覆盖度得到了改善,晶粒尺寸增大,CdTe太阳能电池的开路电压、转化效率得到了提高.通过CdS冷处理,利用低温射频磁控溅
采用湿法腐蚀,在p型晶硅衬底上制备定向生长、直径为40-500纳米的硅纳米线阵列.高度为5μm的纳米线阵列,在350nm到1OOOnm之间的平均反射率为3.62%.基于纳米线阵列的良好陷光作用,采用常规扩散工艺制备的纳米线太阳电池的短路电流与平面结构太阳电池相比,提高了29.7%.在250衬底温度下,采用热丝化学气相沉积技术,以氢稀释磷烷作为掺杂气体,实现了硅纳米线的浅结掺杂,与常规扩散工艺制备的
采用传统熔融法制备了Er3+-Yb3+共掺杂的TeO2-PbF2玻璃,并对其可见光区的上转换光谱以及发光机制进行了研究.与Er3+单产的该玻璃系统相比,Er3+-Yb3+共掺的TeO2-PbF2玻璃更有利于上转换发光.探讨了Yb3+与Er3+浓度比值对该系统碲酸盐玻璃上转换发光性能的研究.研究发现随着Yb3+与Er3+比值的增大,三个发光中心(527nm,544nm和657nm)的上转换发光强度先
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QDSCs)近年来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但是由于量子点导带上的电子很容易发生复合,使得QDSCs的光电转换效率仍然较低.为了提高其光电转换效率,通过将杂质锰元素掺入到量子点中,通过优化沉积次数来提高QDSCs的光电转换效率.当Mn-CdS的掺杂比例为1:10,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达到了最大值(1.51%).
以In掺杂CdS量子点为例,详细讨论了SILAR沉积次数对In掺杂CdS量子点敏化电池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In-CdS掺杂比例固定在1:5时,随着SILAR次数的增加,电池的短路电流密度,开路电压和光电转换效率都是增加的,当SILAR次数为6次时,In掺杂CdS的QDSCs光电转化效率达到了最大值(n=0.76%),进一步增加SILAR次数光电转化效率有所降低.
我们采用连续离子层吸附与反应(SILAR)方法制备量子点敏化太阳电池,通过对量子点进行掺杂来提高电池的性能.首先对未掺杂的CdS量子点与不同掺杂比例的Cu掺杂CdS量子点进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随后进一步细化Cu的掺杂比例,然后随着掺杂比例的降低,电池的短路电流密度、开路电压和光电转换效率都是增加的.结果表明,在一定的范围内,Cu的掺杂比例越低对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的性能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