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例病例是个58岁男性,危险因子有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曾在2013年接受冠状动脉绕道手术.2014年6月又因反复不稳定性心绞痛,疑似绕道血管功能不良,在左前降支置放金属支架一支,症状改善后持续门诊追踪.2016年5月心绞痛入院,心导管影像显示左前降支支架内再阻塞超过70百分比.经气球扩张后,于再阻塞区域使用药物洗脱球囊治疗.第二例病例为70岁女性危险因子有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人院诊断为非
冠状动脉慢血流至今发病机制及有效治疗方法未知.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冠心病患者左心室整体及局部功能以及明确尼可地尔治疗是否有助于改善冠脉慢血流.结果表明:尼可地尔在CSF组可能是通过增加NO水平和降低ET-1的水平来改善冠心病患者胸痛的症状及受损的左心室功能。
对于先心病合并持续性房颤患者,因年龄偏大,心房增大明显,射频消融成功率低,有较高复发率,因此大多患者不愿意接受射频消融治疗,且又难以坚持长期服用抗凝药物。系列研究已经证实,LAAC能减少房颤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在术中同时进行左心耳和房间交通的封堵,操作简便,术后不需终生抗凝治疗,为患者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探讨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对非透析终末期肾脏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结果表明:终末期非透析慢性肾疾病患者进行冠脉介入治疗,CIN发生率接近100%,水化、等渗造影剂和预防性透析的采用对这些患者仍具有保护作用。介入前的肾功能是决定患者术后是否需要长期透析的最主要因素,对比剂比值越高,术后脱离透析的可能性越小。
分析再次使用替罗非班导致重度血小板减少症病例特征.结果表明:无血小板减少症病史患者再次使用替罗非班可能发生重度血小板减少症,用药后应常规检测血小板计数;出现血小板减少后及时停用可避免严重不良事件发生。
目的:检测miRNA在怀有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胎儿的孕母血浆和怀有正常心脏胎儿孕妇血浆中的表达差异,探讨其异常表达与预测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关系,为先心病的研究提供新的分子生物学依据.方法:随机选择在广东心血管病研究所心儿科彩超室行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的孕妇共100例,其孕周均为20-28周。其中,50例孕妇诊断怀有先心病的胎儿,设为实验组,50例孕妇怀有正常心脏的胎儿;采集两组孕妇的血浆,提取每个
目的:婴幼儿二尖瓣关闭不全,由于其瓣膜菲薄、面积有限,成人中常用的腱索转移、部分瓣叶切除等技术实施困难,而腱索包埋缩短技术也被证明复发率高.本中心在12例婴幼儿患者二尖瓣关闭不全中采用了人工腱索技术,取得满意效果.方法:2014.1至2016.5,12例患儿年龄3-32月,男7名,女5名。诊断:均为中一重度以上二尖瓣返流。二尖瓣前叶脱垂5名,前后叶均脱垂4名,后叶脱垂3名。其中4例为单纯瓣膜病变,
为了观察不同程度的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合并不同程度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cy)对内皮细胞损伤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明确高LDL合并高Hcy对血管内皮损伤作用的机制.体外分离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使用不同浓度的低密度脂蛋白(40μg/mL,80μg/mL,160μg/mL)单独或联合不同浓度的同型半胱氨酸(100μM,200μM,300μM)刺激HUVEC48小时.通过用药物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