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围绕着中英划界问题,中国相关有识人士,特别是生于斯长于斯的西南边疆本土有识人士,纷纷积极地为维护国家领土主权而走向边疆前沿,走向划界争端的焦点地区,进而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围绕着中英划界问题,中国相关有识人士,特别是生于斯长于斯的西南边疆本土有识人士,纷纷积极地为维护国家领土主权而走向边疆前沿,走向划界争端的焦点地区,进而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为中国的边界领土寻求历史与现实的划界依据,并完成相应调研报告文献,力图为中英划界提供历史传统的民间认同依据和文本材料基础。而西南边疆地区本土有识之士自觉、自发地为维护国家领土主权所作出的系列努力,可以说既是时事所迫而为,是边疆地区人民根深蒂固的国家认同理念使然,亦是边疆地区有识人士,乃至中国近代边界意识蒙兴之探索举动。
其他文献
公元14世纪,西藏帕木竹巴政权推翻萨迦政权统治,建立以山南乃东为中心的帕木竹巴政权.本文试图通过对《朗氏家族史》(rLans Po ti bse ru)的文本分析,重新展现14世纪西藏地方
明清时期,随着黑河中游地区的农业开发规模的变化,农业生产的水平发生变化,河渠灌溉体系得到兴修,但仍存在渠坝废弃的情况.通过对历史文献的梳理,运用历史地理学等方法.复原
茧绸产业是明清以来河南境内一项重要副业,《蚕坡章程碑》则是中国现存最早关于该产业的记载.通过梳理《蚕坡章程碑》的相关文字,可以考证与该碑相关的几项重要史实,包括两位
卫国是周代最重要的诸侯国之一.其都城曾由卫迁到曹、楚丘和帝丘.关于现代濮阳的最后一个卫都的具体名称,一般认为早期称“帝丘”,后来到战国时期改为濮阳;也有入主张自初迁
随着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汉武帝时期为统治所需,开凿关中漕渠,着力经营漕运,逐渐构建成一套完整的运输系统,使关中交通大为改观.在对这一运输系统的解构中,通过对漕渠渠道、
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及其主导下的人口增长是京畿物资供需失衡的根源,也是中国历代都城盛衰的关键.唐显庆至开元间长安、洛阳政治地位的变化就是人口膨胀引发粮食供给不足,并
近来,在查阅有关李昭玘(字成季,自号“乐静居士”,是北宋后期著名文学家)的史料过程中,发现其籍贯记载,说法不一:大致有“济南说”、“巨野说”、“任城说”及“曹南说”等十
丝绸之路是我国古代连接中亚、西亚、北非和欧洲的重要商贸道路,也是一条文化传播与交流的道路.丝绸之路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与变化,与黄河文明的发展转化具有一致性.河南
开庆《四明续志》在保存宋代文献、史料等方面有一定价值.清咸丰时徐时栋曾予以精校.清儒认为开庆《四明续志》为一人家传及私集,不合志体.回顾志书成书历程,可知开庆《四明
景德镇传统手工制瓷技艺已有多项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而景德镇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进程从未间断.文章通过阐述景德镇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并借鉴已有申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