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宋代,无论是朝廷还是儒家知识分子,都非常重视用礼仪规范和礼学精神教化百姓,移风易俗.这种广泛而持久的礼俗整合过程其实质就是宋代礼教文化的重建过程.作为精英文化的礼学
【机 构】
:
河北省社会科学院,石家庄,050051
【出 处】
:
第二届河北儒学论坛獻王治学精神暨儒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学术研讨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宋代,无论是朝廷还是儒家知识分子,都非常重视用礼仪规范和礼学精神教化百姓,移风易俗.这种广泛而持久的礼俗整合过程其实质就是宋代礼教文化的重建过程.作为精英文化的礼学对民间文化的风俗的整合,在文化走向上体现了礼学的民间化和理学的礼教化.民间化是礼教文化模式的完成,礼教化则是理学意识形态化的完成.
其他文献
在公羊学的"通三统"学说中,"王者存二王之后"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在如何安排前王之统的问题上,董仲舒总结出"三王"、"五帝"、"九皇"以及"六十四民"的政统递嬗谱系,该谱系背后不
孔子时期,儒家的"内圣外王"思想是"仁"与"礼"的统一,"内圣"即内在修养的完善,"外王"即为政以德,礼教严明以达治国之道.随历史不断发展,儒家学派内部思想产生分歧,孔门弟子思
本文对于刘宗周政治思想内容的关注主要通过刘宗周在万历、天启、崇祯、弘光年间所上“奏疏”文本予以解读。封建王朝的最高统治者,对刘宗周的奏疏文献所反映的政治思想予以高
孟子其人以好辩著称,探究其辩论形式是否有类似于苏格拉底的"论辩术"一类的逻辑思维,当可窥见中国逻辑史之一斑.以《孟子》为蓝本,探究对话的内在合理性,进而可以对其文本有
献王刘德整理古籍,传承文化,既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经典,其治学精神和传承文化的行为又给当前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发,从而引发了笔者关于"儒者"
河间儒学是西汉时期的一个重要文化现象,历代多有评说.近些年形成研究热潮,成果繁盛.学者们对于河间儒学的形成过程、内涵、学术贡献、历史地位、学术风格等均有讨论.本文旨
笔者试图通过对民国时期民间儒者段正元的研究来剖析其所处时代新旧文化冲突与融合及其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肯定其道德教化的积极作用与意义。
近代政治哲学是一个顺应时代自觉变革的中西融合的哲学,不是这个趋势之外的哲学:蒋庆的政治儒学其实是公民社会发展的成果,本来他还表示儒学是市民社会的重要资源,现在则不愿意
文庙是遍布在中国、朝鲜、韩国、越南、日本等东亚国家的礼制庙宇,由于以孔子为主祀,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孔子庙或孔庙.其实,孔子庙是奉祀孔子庙宇的通称,按照其性质应该分成
畏乎西洋坚船利炮,清人乃有师夷长技以制夷之策,先以器物革新,渐进国体改革。夫中学西学,宗旨表述各异,然其理一也。盖不出以天朝文明礼乐统帅器用,进而变更国体实现主动变夷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