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硬X射线望远镜卫星(HXMT)是我国首颗空间天文卫星,它应用我国学者发展的直接解调成像方法,将实现宽波段X射线(1-250 keV)的巡天及定点观测,低能X射线望远镜(LE)是HXMT的重要载荷。本文根据LE的物理和热控需求,提出了的LE结构设计方案,其主要构件为遮光罩、准直器、探测器、散热铜板、隔热垫、热管及电子学机箱。为达到热控要求,将低能结构分为上下两部分,在连接处采用隔热垫隔热,以满足探测
【机 构】
: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粒子天体物理研究中心 北京 100049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粒子天体
【出 处】
:
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探测专业委员会第二十二次学术会议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硬X射线望远镜卫星(HXMT)是我国首颗空间天文卫星,它应用我国学者发展的直接解调成像方法,将实现宽波段X射线(1-250 keV)的巡天及定点观测,低能X射线望远镜(LE)是HXMT的重要载荷。
本文根据LE的物理和热控需求,提出了的LE结构设计方案,其主要构件为遮光罩、准直器、探测器、散热铜板、隔热垫、热管及电子学机箱。为达到热控要求,将低能结构分为上下两部分,在连接处采用隔热垫隔热,以满足探测器及电子学各自的工作温度要求。
其他文献
1966年邢台等地震相继发生后,在周总理的主持下,确立的“在党的领导下,以防为主,一专群结合,十洋结合,依靠群众,做好预测顶防工作”方针的指引下,以预报为目标: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将多学科的探索研究和传统文化、地震历史资料的分析总结结合起来:将地震前兆、各种异常的观测和机理研究结合起来;将专业科学工作者和有关单位、广大群众的积极性结合起来,因而在预测理论、技术方法等方面,有许多创新的思想、观点,取
通过电磁卫星研究地震与空间电离层和磁层的电磁场的变化作为地面研究的补充,是近年来研究地震规律和预报方式的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受到如俄罗斯、意大利、法国等多个地震多发国家的高度重视,研究空间带电粒子的相关特性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分析研究了法国地震电磁探测卫星(DEmeter:Detection of Electro-Magnetic Emissions Transmitted from Eart
电离层活动主要受太阳辐射和地球磁场等因素的综合影响。日食期间,月亮位于太阳与地球连线上,在地球上形成狭长的全食带,其上空电离层在短时间内不受太阳的辐射,为研究电离层活动提供了难得的机会。日食过程中,太阳辐射逐渐减少至消失,电离层光电离过程变缓;热层大气温度局部骤然降低,热层风增强,导致输运过程加快;在低层大气还有可能产生声重波,向上传播至电离层造成行进式电离层扰动。TEC(Total Electr
系留气球光电平台集成了多种对工作温度有严格要求的高精密设备,设备工作环境复杂,平台重量功耗技术指标约束严格。本文采用Sinda/Fluint软件建立了光电平台及载荷设备的热模型,根据计算结果对球载光电平台及其核心设备进行了有针对性的热设计,采用主动热控措施与被动热控措施相结合的方法,使整个平台满足热设计指标。
本文对产自地面的阿尔芬波,利用简单的偶极子地磁场模型以及现有的大气电子密度和电导率数据,模拟了0-1000公里内的衰减情况。阿匀芬波的衰减主要集中在50公里以下的高度,电子密度和电导率在这个区域非常小,并且电导率增长更快,是波动传播受阻的主要原因。衰减系数与波动频率的平方成负指数相关,对于地面产生的一定大小的扰动,分析了选取适当的频率使搭载在卫星上的磁强计能够探测到。结果表明:小于0.4赫兹的阿尔
本文对太阳风太阳极轨成像仪任务概念设计进行了探讨。太阳风太阳极轨成像仪(SPORT)任务的科学目标是利用运行在太阳极轨轨道上的卫星,观测太阳风等离子体团从太阳到地球的传播过程,研究日冕物质抛射事件及其传播和演化,揭示日冕物质抛射事件在日地行星际空间的传播规律,建立和修正行星际空间天气物理模型和预报模型。太阳风太阳极轨成像仪的设计与论证工作基于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建成的空间科学与探测任务
自从人类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世界空间科技己发展了50多年。今后50年空间科技将怎样又好又快发展,有哪些新特点,我们如何科学评估过去的50年,又如何科学决策今后50年的发展目标。不妨再探讨一下空间活动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什么。这是当今航天专家、科学家十分关心的问题。本文回顾了国家领导人和我国科学家对发展我国空间科技的战略思考,以及NASA50年的目标。
本文对CE-3卫星有效载荷粒子激发X射线谱仪(APXS)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进行了分析,同时对APXS进行了可靠性预计和分析,分析了APXS设备可靠性薄弱点,进行改造和进一步分析,并对APXS的安全性进行了分析。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单片机采集磁力矩器磁矩脉宽的设计方法,该方法利用了单片机的运算功能,通过面积计算的方法得出磁力矩器的等效脉宽,提高了脉宽的采集精度,解决了以往固定电压门限比较获取采集脉宽误差较大的问题。该方法在系统试验中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提高了系统仿真真实性和正确性。
本文主要介绍了凤凰号火星着陆器着陆各个阶段,介绍了着陆点选择方法原则、巡航阶段工作任务,以及对进入(Entry)、下降(Descent)和着陆(Landing)即EDL阶段的蒙特卡罗分析结果和飞行器重建数值结果进行了总结比较。还对凤凰号相关的经验和教训进行了比较总结,并对以后的着陆技术进行了展望,这对于我国进行火星探测以及其他深空探测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