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非传染性慢性病主要指以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等)、糖尿病、恶性肿瘤、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脂肪肝和慢性肝脏疾病、肥胖症、精神异常和精神病等为代表的一组疾病,具有病程长、病因复杂、健康损害和社会危害严重等特点。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世界上每年有超过3600万人死于非传染性疾病((占全球死亡人数的63%),其中包括1400多万年龄在30至70岁之间的过早死亡的人。中低收入国家已经承担了86%的过早死亡的负担,导致今后15年累计经济损失7万亿美元,数百万人陷入贫困。其中,2016年中国非传染性慢性病死亡比例占89%。然而,这些非传染性疾病带来的过早死亡大多是可以预防的。吸烟、不健康的饮食、不锻炼身体、有害饮酒均为不良生活习惯导致的风险因素。2018年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全民健身指南》重点强调了运动健身对增强体质、防治疾病、提升工作效率具有促进作用。同时认为,抗阻训练在一定时间内被忽视了,导致青少年软、弱,中老年体力不支。因此,《指南》强调抗阻训练的重要性。抗阻训练不仅可以促进青少年生长发育,身体更加强壮,还可以提高中老年人群的平衡能力,防止身体跌倒导致的各种意外伤害。《指南》中还介绍了抗阻训练的相关方法,并提出,成年以后随着年龄增长,抗阻训练比例应逐年增加。本文旨在探究抗阻训练在预防和干预非传染性慢性病中应用价值和注意事项,为医学工作者和患者提供了可行的抗阻训练运动处方,为中老年人群提升健康体适能给予精准体能训练方案。研究方法:本文通过检索Proquest、ScienceDirect、Pub Med等数据库,查阅ACSM、JAMA、TheLancet等期刊。检索词:"ResistanceTraining,NCD,CVD,Obesity,COPD,ExercisePrescription"。经过筛选后对文章进行分析,从肥胖、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呼吸性疾病四大角度,重点介绍非传染性慢性病的抗阻训练干预,并提供可行性运动处方建议。研究结果:抗阻训练作为一种训练方法,通过保持和增加肌肉数量和质量,在预防和管理各种健康和疾病状况,特别是与心脏代谢紊乱有关的疾病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其中本文针对肥胖、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呼吸性疾病四大非传染性慢性病,分别提出了以下运动处方建议:⑴超重或肥胖人群应结合抗阻训练和有氧训练进行减脂,其中抗阻训练方案包括核心稳定性训练、纠正性训练和循环抗阻训练。⑵对于没有先天性心力衰竭、不受控制的心律失常和高血压以及严重的瓣膜病或症状不稳定的CVD患者而言,抗阻训练一般是安全的;CVD患者应执行全面的抗阻训练计划,包括加强上下肢练习:每周运动2?3天、每次锻炼之间至少间隔48小时;每个练习完成2?4组,阻力应为12?15RM(或上肢为1RM的约30%?40%,下肢为1RM的50%?60%)。⑶T2DM患者的抗阻训练方案的运动负荷通常为1RM的60%-80%,采用5-10种练习,每种练习进行2-4组5-15次重复,每周内进行3-4天抗阻训练,并注意胰岛素给药和运动的冲突性,运动后12小时内应减少胰岛素给药率以避免低血糖。⑷哮喘患者可以在病情得到控制的前提下参与以爆发力为主的运动项目或抗阻训练(如较小负荷量的棒球、网球、排球或弹震式抗阻训练),避免持续时间长的运动形式(如足球、长跑或自行车);哮喘患者在运动时尽可能通过鼻腔呼吸;如用口腔呼吸且外界寒冷干燥时需佩戴口罩以加热空气;在需要或医生建议下使用支气管扩张剂。COPD患者可使用抗阻训练来提升瘦体重和肌肉功能,除传统抗阻训练外,例如弹力带、自重等抗阻训练对COPD患者也起到了较好的干预效果。推荐COPD患者进行的循证运动处方类型主要以抗阻训练、组合训练为主;运动方式主要以分区训练(单腿)、非线性分期训练(NLPE,即频繁改变高低强度的训练方式)为主。研究结论:抗阻训练对防治非传染性慢性病具有重要价值,本文重点介绍了抗阻训练在肥胖、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等非传染性慢性病中的应用,提供了可行性的抗阻训练运动处方。抗阻训练能帮助CVD患者改善心血管和呼吸功能、减少患Ⅱ-型糖尿病的风险、减轻整体不适、改善情绪和减少焦虑。因此,随着"健康中国2030"战略目标的提出,应向大众普及科学抗阻训练的知识和方法,提升国民整体健康体能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