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凤英相关论文
<正> 近年来有些报刊谈到黄梅戏的发展,总要提 及《天仙配》;有的人在我面前说起《天仙配》, 又常露赞许之意。我觉得太看重了这个......
黄梅戏《遥指杏花村》第一场演出,大幕刚刚拉上,后台便失火般地叫起来,原来女主角马兰体力不支,晕倒得恰到好处——这是人们担心......
提起黄梅戏的表演人才,人们往往得出这么一种现象“阴盛阳衰”。其实这只是一种表面现象。黄梅戏是以生、旦为主的剧种,真正“阳......
<正>在进入对黄梅戏表演艺术的思考时,一个矛盾便突现在我们面前:作为一个地方剧种,它所给予我们的审美感受显然有别于京剧以及其......
《中国戏剧》2003年第3期上,刊登了陈龙的一篇文章:“黄梅戏改革应慎重”。文章很短,但问题提得很中肯,也很尖锐,而且直接点了马......
富有“中国乡村音乐”之称的黄梅戏,经过一代又一代人艰苦卓绝的创造发展,已从一个名不见经传、难登大雅之堂的民间小戏,一跃成为......
在1983年中央电视台首届春节联欢晚会上,牟弦甫、索宝莉演唱了《夫妻双双把家还》,使得这个经典唱段再次被广为传扬。之后,它成为......
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黄梅戏在发展中已面临着诸多问题,本文对在新时期黄梅戏发展中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促进新......
从建国初期开始,安徽省通过多种方式不断宣传、强化和塑造黄梅戏与该省之间的强关联,"人为"地建构出两者之间强关联的社会想象空间......
20世纪50年代在中国内地兴起的戏曲电影被香港电影制作业迅速吸纳、改良成为风靡东南亚华人地区的黄梅调电影。多样化的地方曲种被......
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长诗《长恨歌》,让我们体味了李隆基与杨玉环“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动人爱情;而同名黄梅戏大......
训练一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 流放出生命的精彩 杨晓雷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从深圳来到遥远的伊犁,那里,曾是林则......
一、专讲“走麦城”一九九三年对于著名表演艺术家黄宗洛来讲可谓“连中三元”在第十三届全国电视剧飞天奖中,黄宗洛荣获优秀男配......
1959年10月上旬的一天下午,一辆小车驶进中南海,停在周恩来总理办公、住宿的西花厅前。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严凤英、王少舫走下车来......
赵丹写生大过画瘾 1977年6月下旬,著名艺术家赵丹上了庐山。他早些时应江西省的邀请,到江西话剧团指导复排大型话剧《八一风......
“男人当学关云长,女人当血王宝钏。”这是母亲新凤霞的做人信条。母亲不是善于讲述长篇大论的人,她的行功,就是我们最好的行动捞样。......
60年光阴足以湮灭太多的东西。 太多的东西湮灭了。 尤其是那些伪装的崇高,阉割的性别,定做的脸谱,和反人性的表演。 ......
当今之世,有线电报,已经成了古董了。别说年轻人,就是老年人,也没有几个知道有线电报的。我小时候,一说电报,就是无线的。文革时抓特务,老......
欢迎大家来听这个讲座,这是我第三次来到安徽,第一次来时十七八岁,跟着我三叔去滁县贩河蟹,在一个水产批发市场拿了货,坐火车赶回上海南......
本文在全面借鉴和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试图对严凤英和马兰的黄梅戏表演艺术进行客观系统的比较研究,分析、总结出两人在表演......
1959年10月上旬的一天下午,一辆小车驶进中南海,停在周恩来总理办公、住宿的西花厅前。著名的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严凤英、王少舫走下车......
黄梅戏是安徽的主要戏曲之一,是当前我国流行范围较广、较受欢迎的曲种。严凤英、马兰作为最具代表性的两位黄梅戏艺术家,她们的表......
<正> 人物传记片已成为影视界的热点,中央电视台影视部提供了一个重要数据。自1986年以来,当代人物传记片共播映55部305集,1988年......
严凤英的戏曲表演艺术构建了黄梅戏旦行表演体系的大厦,她对黄梅戏旦行表演体系的贡献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即对黄梅戏旦行身段的传......
严凤英和马兰是黄梅戏剧种最杰出的两位表演艺术家,她们的表演自然质朴、自成一体,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两人在表演风格上既有各......
(一、看戏少,看新戏和兄弟省的黄梅戏更少,说的一定很片面;二、本文只能谈到向京戏学习的问题,并不是不要向其它兄弟艺术学习.京戏......
初见李桂兰先生,是在1947年冬,他和严凤英、洪连梓(贵池名旦)、宋再春等艺人,随安庆严云高、石台何成富组班来贵池穿山小学演出七个......
“为救李郎离家园,谁料皇榜中状元……”小时候。自看过黄梅戏《女驸马》之后,我就爱哼上这一段。那时,我既喜欢剧中的冯素珍(由严凤英......
同志们、朋友们:大家好12010年在黄梅戏的历史上将是一个重要的年份:五个月前,在烟雨迷蒙、百花竞放的春季。我们隆重举行了“纪念严......
今天。我们召开座谈会,纪念严凤英诞辰八十周年,深切缅怀这位对黄梅戏艺术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民艺术家,进一步总结和弘扬她留下的宝贵精......
1985年冬,安徽省黄梅戏剧团应 邀来蕲春演出。马兰、黄新德美好的 舞台形象,崇高的精神风貌,在蕲春 广大观众及同行中留下了深刻难......
菜子湖边春荡漾,罗家岭上雨初晴.依然景好人何去?缕缕乡情悼凤英.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一代名伶严凤英同志,被"四人帮"迫害致死于196......
谈起当今活跃在黄梅戏舞台上表演艺术家,人们自然就会想到安庆黄梅戏二团的韩再芬同志.当然,作为现代黄梅戏艺术工作者,继严凤英、......
他是一名人民警察,但他更喜欢称自己是一名黄梅戏玩友(黄梅戏票友的特称),本世纪初,他曾在网上创下了多个黄梅戏第一:首开先河举办“黄梅......
自从知道泗州戏这个戏种,李宝琴的名字就常在眼前耳边出现:安徽泗州戏的名角,1950年代风靡一时,与严凤英、丁玉兰并称为安徽戏剧三枝花......
关于一代黄梅戏大师严凤英的生前身后事很多,有的被写成了书,有的被拍成电影,人们以各种方式来悼念她、缅怀她。最近,央视播放了一......
黄梅戏,是我国民族戏曲中一个年轻、活泼、纯情、美丽的剧种,于建国后的50年代以突飞猛进的姿态进入全盛时期;特别是由严凤英与王......
黄梅戏的发展经历了从小戏到本戏的过程.黄梅戏起源于小戏,黄梅戏得以迅猛发展,小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1952年,华东地区第一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