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民间服饰习俗与民间文学是研究民俗文化两个相对独立的方向,但从某些方面上讲二者也具有关联性,本文拟从民俗学的角度,通过田野调查以及大量的文献作证来阐述民间文学对崇拜习俗、婚姻习俗、社会生活、农业生产等服饰习俗的反映,并结合部分服饰实物分析民间故事等题材的文学作品在服饰上的体现,进而对两者之间存在的通性以及共生关系进行辨析,挖掘其中的民俗心理,力图从民俗文化的视角探寻汉族民间服饰习俗发展的轨迹。
【机 构】
:
江南大学纺织服装学院 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
【出 处】
:
2017年中国艺术人类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间服饰习俗与民间文学是研究民俗文化两个相对独立的方向,但从某些方面上讲二者也具有关联性,本文拟从民俗学的角度,通过田野调查以及大量的文献作证来阐述民间文学对崇拜习俗、婚姻习俗、社会生活、农业生产等服饰习俗的反映,并结合部分服饰实物分析民间故事等题材的文学作品在服饰上的体现,进而对两者之间存在的通性以及共生关系进行辨析,挖掘其中的民俗心理,力图从民俗文化的视角探寻汉族民间服饰习俗发展的轨迹。
其他文献
“乡愁乌托邦”是王杰教授提出的一个美学概念,认为乌托邦冲动在中国文学和艺术中是用“乡愁”这一文学和美学形式来实现自己的表征的.但“乡愁乌托邦”这一概念的内涵并不只局限于文学艺术.体现在中国文化的历史和现实生活中,它还有着更加广阔而丰富的意蕴.除了文学艺术之外,它还表征为生活、自然层面的审美“意象”,这些“意象”所构成的“乡愁乌托邦”承载着古典中国在漫长的岁月中所构成的“情感结构”,具有丰厚的文化及
审美人类学是20世纪70年代诞生于西方的一门美学和人类学交叉而成的新学科.雅克·玛奎特被认为是这个学科的开创者.在《审美人类学导论》和《审美经验》两书中,他从学科定位、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学术视野等多个方面对审美人类学学科进行了总体建构.他的审美人类学学科理论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的审美人类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土家民歌是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社会环境下,土家民歌的传承内容、方式、结构等方面的出现了诸多变异,对土家族民歌的传承产生了深刻复杂的影响,本文以湖北省夷陵地区“薅草锣鼓”为例,分析楚文化中土家民歌在非遗传承下的音调及结构特点.从而对家族民歌的“非遗”保护与传承起到一定的支持作用,以期对保护传承民族传统文化有所裨益.
本文以《新疆的杨柳青人》为例,通过战前的日文资料的评价与限制来进行分析。日本的中国研究特点是很“细”。而且满铁的调查基本上在占领地进行,利用警察和军队的力量进行调查。第二大战是总体实力的较量。于是乎,动员其所有国家的力量举行战争,所以学术界也没有例外。收集资料是社会科学的重要工作。比如英国的印度,香港统治,必须利用殖民地资料。要是研究越南,需要参考法国调查资料。研究中国的时候,满铁资料是一种重要的
“谢朝华与已披,启夕秀于未振”,告诉研究、钻研学术时,在方法上,不落窠臼,述而作;在这里,启示用审美人类学新视角,用历史文献分析方法,解读《诗经》女性美,由形美到神美;由女性形神兼美的圆融之美到成熟思想之美;由现实的美到梦幻的美;《诗经》中用硕女、佼人;淑女、静女;游女、伊人等概括其情状不一的女性美,由此,进而揭示周代女性命运.
通过对画家鲍威尔关于喜马拉雅区域的一系列画作的赏析和评议,物质文化和建筑艺术的表征原则也得以展现,一是对文化多样性的尊重和理解,这可以作为创作的基本原则;二是“在场感”,这是画家表达一切的原则;三是“真”的问题及其表达,这是艺术表征的普遍原则.基于民族志的文献记录精神和艺术家的审美追求,鲍威尔的艺术创作有效地调和了客观真实与艺术真实,他捕捉的象征符号,不仅是艺术上的灵感之作,更重要的是对文化中无形
我国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讨论从其概念产生以来便从未间断过.政府在2006年启动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工程,这项工程实施十多年以来,对与非遗有关的各个事项产生了重大影响.敦煌莫高窟在上世纪70年代被认定为世界文化遗产,其精美的壁画和塑像受到世人瞩目.保护莫高窟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保护这些佛教艺术精品不受损害.壁画临摹技术曾经作为最有效的一种研究和保存手段而被广泛采用.然而时至今日,包括敦煌壁画的临摹
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居民生活空间的一部分,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以及国际化大都市的增多,放置于城市公共空间的艺术作品纷纷亮相.城市公共艺术有其公共符号的特性,同时又承载了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集体记忆,是文化艺术和大众生活逐步融合的体现,为公众营造了具有现代都市感和文化认同的文化空间,成为都市人欣赏和体验当代艺术的主要场所.
古谣谚在书法、绘画等方面都有凝结民众智慧的经验总结和论述,涉及书画创作技法、师承渊源、书画理论、书画审美等。这些谣谚不仅揭示了书画艺术内在规律,也是书画艺术理论与创作经验交流和传承的一种方式,还是研究中国古代书画艺术的重要史料。
萨满教,产生于母系社会的图腾和崇拜巫术,是一种崇拜自然,信仰多神的原始宗教.“萨满”一词系通古斯语,意为兴奋、不安的人.萨满教的主持者称为“萨满”,通古斯意为巫,其仪典称为跳神.萨满自称介于人神之间,司两者之联络,善能歌能舞,娱神医人.萨满教并无统一的教典,也没有严格、完整的宗教组织,更无创教的始祖神,甚至连固定的宗教活动场所也没有.新宾满族自治县满族的萨满信仰,与其他地区的满族萨满信仰同样起源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