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黑龙江省在气候变暖背景下,农田多发土壤干旱,尤其是近几年夏季干旱也多有发生,因此本文利用黑龙江省1981-2010年的土壤湿度数据,以富锦县、龙江县、双城县、黑河市、海伦县、宁安县为代表点,分析了黑龙江省东、西、南、北、中和牡丹江半山区各区域夏季(7-8月)0-50cm土层土壤重量含水率的的趋势变化,并采用Mann-Kendall法对土壤湿度变化趋势进行显著性和突变点检验;同时利用土壤相对湿度数据
【机 构】
:
黑龙江省气象科学研究所,黑龙江哈尔滨150030 黑龙江省气象局,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出 处】
:
2011年干旱灾害监测预警评估专题学术研讨会暨第八届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学术会议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黑龙江省在气候变暖背景下,农田多发土壤干旱,尤其是近几年夏季干旱也多有发生,因此本文利用黑龙江省1981-2010年的土壤湿度数据,以富锦县、龙江县、双城县、黑河市、海伦县、宁安县为代表点,分析了黑龙江省东、西、南、北、中和牡丹江半山区各区域夏季(7-8月)0-50cm土层土壤重量含水率的的趋势变化,并采用Mann-Kendall法对土壤湿度变化趋势进行显著性和突变点检验;同时利用土壤相对湿度数据分析了各地的干湿变化。结果表明:夏季0-50cm土层黑河市、海伦县和龙江县土壤湿度在30年间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尤其是西部的龙江县土壤湿度下降剧烈,而东部富锦县、南部的双城县和牡丹江半山区的宁安县土壤湿度无明显下降趋势;经Mann-Kendall检验,近30中,黑龙江省夏季0-50cm土层北部、西部和中部的黑河市、龙江县、海伦县土壤湿度下降趋势显著,并出现了突变区域,表明黑河地区,松嫩平原的西部和北部夏季土壤湿度的干旱化趋势和程度均越来越明显,其它地区下降趋势不显著;经干湿变化分析,黑龙江省夏季0-50cm土层北部、西部和中部的黑河市、龙江县、海伦县土壤逐步由湿润状态向正常态、干化状态发展,土壤的干旱化趋势和程度均越来越明显。经本研究的分析,黑龙江省的黑河地区,松嫩平原的西部和北部夏季土壤湿度变化基本表现为持续降低的态势,未来一段时间上述地区土壤湿度还将有可能下降。黑龙江省中西部夏季土壤湿度年际间的下降不仅与黑龙江省气候条件改变有关,还与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变等因素密切相关。
其他文献
利用2000-2008年上年11月至当年3月冬春季的沙尘站点观测资料和卫星遥感雪盖产品MOD10A2,借助于GIS和SPASS软件,以沙尘日数和积雪盖度为指标,研究分析了甘肃和内蒙古地区冬春季不同程度的沙尘与积雪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特征以及二者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整体上冬春季存在着二个沙尘多发中心,即内蒙古西部阿拉善盟以北至甘肃黄河以西、以北地区和内蒙古中部锡林郭勒盟的西部,而积雪多分布在高
本文利用北京大学校园地区PM10质量浓度观测资料、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325 m气象塔气象要素和大气湍流梯度观测资料,分析了北京地区2010年3月20日-22日两次强沙尘暴过程微气象学要素和沙尘参量的时空演变以及湍流输送特征,为理解北京地区强沙尘暴天气沙尘输送规律和微气象学特征提供参考。结果表明:3月20日-22日强沙尘暴过程前后不同高度温度先升后降,气压和相对湿度则相反。强沙尘暴来临时,高层
土壤湿度在陆气相互作用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气候、水文、农业、林业等研究中重要的地球物理参数之一.土壤湿度影响地面蒸散,径流、地表反射率、地表发射率以及地表感热和潜热通量,从而对气候有重要影响,它对大气的影响在全球尺度上仅次于海面温度,在陆地尺度其影响甚至超过海面温度.本文介绍了基于EnKF及陆面过程模型的中国区域陆面土壤湿度同化系统(CLSMDAS-China Land Soil Moist
本文通过对干旱半干旱区环县近38年(1971~2008)来的气温、降水分析发现,环县气候呈暖干化明显,年平均气温增高,增幅为0.0385℃/a,增温幅度远高于全国近40年增温幅度(0.004/a);气温年代变化以80年代到90年代上升幅度最大;季节变化以春季、冬季增温最为显著,夏季、秋季增温缓慢.年降水量呈略减趋势, 逐月降水量变化不一致, 6月、9月降水量呈显著增加,7月、11月呈显著减少,其它
选取陕、甘、宁、青四省(区)141个气象站点1961~2008年的气象要素值计算和分析得出,暖干化是西北四省(区)现代气候变化的基本特征.年平均气温表现为一致的增温趋势,每10年增温0.27℃,近半个世纪以来升高1.3℃,1996年是突变年,1997~2008年是近48年最暖的12年.年降水量自1961年以来呈持续下降趋势,1986年是转折年,1987~2008年年平均降水量比1961~1986年
利用黑龙江省松嫩平原16个具有代表性农业气象站1980~2005年固定地段0~30cm土层的旬土壤湿度等观测资料,分析了本区作物生长季内5~9月表层(0~30cm)土壤湿度的年际变化特征及趋势,并进行检验与突变验证.结果表明:松嫩平原5个地区土壤湿度的趋势变化除南部不明显外,其余各区均表现为明显的下降趋势,且U(qk)值存在落在置信区间|U|≤1.96之外,趋势性达到显著.显著的突变年份各不相同,
本文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1958年-2008年黄河流域40个气象点的降水资料研究了青藏高原春季土壤湿度的时空变化规律和黄河流域夏季降水的时空变化规律,并分析了青藏高原春季土壤湿度对黄河流域汛期降水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结果表明:高原近30a的土壤湿度有下降的趋势;黄河流域降水也有微弱的下降趋势。高原4月浅层的土壤湿度与黄河中游流域夏季降水有正相关关系。若高原4月浅层土壤偏湿,则副高偏北偏西,东
Canopy conductance (g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terrestrial ecosystem-atmosphere water and carbon dioxide exchanges, and hence simulation of terrestrial ecosystem responses to the future climat
近年来,随着工业的发展和机动车的大量普及,排放到大气中的有害废气成倍增长,城市空气质量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威胁着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鄞州站的观测资料显示,2005年有19天出现灰霾,2006年21天,2007年26天,2008年21天,2008年30天,而2010年高达74天,创下了宁波有气象记录的50多年来的灰霾天数之最。为了更好的了解灰霾天气的发生过程,很有必要对灰霾天气与气象因子的关系做一些研
用云南122个测站1961-2009年秋季(9-11)、冬季(12-次年2月)降水量及同期NCEP/NCAR月平均再分析资料,计算整层大气可降水量、水汽通量,对云南区域秋冬季的水汽输送特征进行分析,揭示了秋冬季异常降水与可降水量、水汽通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云南秋冬季的可降水量从滇西北向南增加,呈"U"字形分布,秋季在10~32.5 kg/m2,冬季在5~20 kg/m2.云南秋冬季降水的多(少)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