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选用44名小学生被试(实验组22人,对照组22人),采用最近探测刺激范式,2(组别,阅读障碍组和正常组)*2(最近条件,最近刺激和非最近刺激)*2(靶条件,靶和非靶)混合设计,使用中性词,考察两组被试记忆靶和非靶刺激时的前摄抑制的差异。结果表明,正确率上,最近条件、靶条件、组别的主效应显著。最近条件、靶条件、组别的交互作用显著,简单效应显示,在非最近靶、非最近非靶、最近靶、最近非靶刺激上,组别均有显著差异,正常组正确率均显著高于阅障组;在正常组的靶刺激上,最近条件存在显著差异,最近刺激正确率显著低于非最近刺激;在阅障组的非靶刺激上,最近条件因素的差异显著,最近刺激正确率显著低于非最近刺激。在阅障组的非最近刺激上,靶条件的差异显著,靶刺激正确率显著低于非靶刺激。在反应时上,最近条件、靶条件的主效应显著,最近条件和靶条件的交互作用显著,简单效应显示,在所有靶刺激、所有非靶刺激上,最近条件因素的差异均显著,最近刺激的反应时显著长于非最近条件的反应时。在所有最近刺激上,靶条件因素的差异显著,非靶的反应时显著长于靶反应的反应时。本研究证实了汉语阅读障碍儿童和正常儿童存在显著的工作记忆成绩差异,并且两组被试中都出现了最近非靶刺激的反应时更长,准确性更低的现象,可能是由于在最近非靶刺激中出现了有效而大量的前摄抑制,降低了被试的记忆成绩;此结果验证了Jonides和Nee(2006)运用竞争偏向模型对最近非靶探测刺激的解释,即最近非靶探测刺激会使个体一方面对其作出非靶分类,另一方面又对其具有较高的熟悉感,因此,个体会在两者之间进行竞争,该竞争过程将导致个体花更多时间,也导致对最近非靶探测刺激的反应时更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