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规中的电动汽车充换电站布局与选址

来源 :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bby9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的形势是国家进一步加强推广电动汽车的力度,电动汽车大的发展趋势良好。但到充换电站建设时,却困难重重难以推进。我们认为主要原因是电动汽车充换电站属于新生事物,在现有的规划规范、地方的法定规划中没有表述,导致规划选址没有上位规划支撑,规划审批部门审批时无法可依。若能在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中考虑充换电站选址,将缓解充换电站建设的困难,同时对地区未来交通设施配套的完善大有益处。 由于充换电站的国家规范尚未出台,控制性详细规划中落实站址还有一些难题,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做了一些探讨,以期与同行交流。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铁路支线——辛泰线的历史演变过程分析,这条曾经的国家重要的战备线,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沿线能源日趋枯竭,其能源物资运输功能日渐衰退,针对铁路支线目前面临“闲置”的尴尬境地,需要寻找新的发展思路,从区域和沿线两个层面分析旅游资源丰富,但缺乏对旅游资源的整合与梳理,旅游线路需要合理的规划引导,因此本文提出铁路支线的的功能性转变:即由原来的“战备物资运输”主导功能向“旅游专线”的转变策略,以此盘
目前,国内外关于居住环境的研究涉及许多方面,但对保障性住房居住环境的研究却十分缺乏。然而近年来,我国政府对保障性住房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建设脚步越来越快。因此,笔者认为对保障性住房居住环境建设的评价十分必要,这将成为中央政府从质量上考核地方保障性住房建设情况的依据之一,也将成为地方政府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的反馈和指导。本文选取武汉市经济适用房居住环境为研究对象,以住宅小区为研究单位,从居住环境的安全
流动人口聚居区,作为我国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城市中具有边缘性和异质性的自然衍生型社区,其形成和发展有其必然性和不可替代性。本文以济南市为例,从城市规划专业的角度,对济南城市的发展现状和流动人口的聚居现状,从宏观背景和微观空间两个层次进行分析,宏观层次主要从济南市流动人口聚居区的形成机制和空间分布状况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微观层次则以济南具有代表性的流动人口聚居区——甸柳庄为例,对济南市城市边缘区流动人口居
探讨了城乡统筹发展背景下、在新的青岛市城市城镇新格局体系构建的基础上,青岛市农村社区的布局与发展。提出了青岛市社区的发展类型,并针对不同类型的社区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按照民生优先及公共服务均等的战略思路,对农村社区的配套设施标准进行了探讨与研究。
本文首先对宅基地使用权概念进行了广义和狭义辨析,然后回顾我国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历史沿革,在此基础上进行反思并分析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合理性,认为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符合当前城乡双向流动与融合趋势的客观要求,应该冲破束缚,稳步推进城乡居住用地“同地同价同权”的土地使用制度改革。
小城镇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城乡统筹和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小城镇的发展问题日益受到重视,然而小城镇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小城镇在建设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经济、社会、环境等各种问题。本文在总结国内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以经济学理论为支撑,结合对欠发达小城镇发展路径的研究,反思了以往总体规划的不足,提出了新形势下欠发达小城镇总体规划的编制重点和要求。最终认为欠发达小城镇总体
地下管线信息在城市规划与建设工作中地位重要。城市地下管线信息化工作包括了地下管线信息采集、管理、维护、更新、推广与应用的功能,近20年来,城市地下管线信息化工作在投资方式、标准制定、组织方法、系统建设、法规保障方面探索出一些有效的方法,本文探讨了昆明城市地下管线信息化工作在上述方面采用的不同手段与途径,在地下管线普查、地方规程制定、投资方式与机构设置、面向社会参与的政府、权属、公众的信息平台搭建、
一些传统的电力负荷预测模型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尤其在当前城市建设的低碳理念背景下,已经不再适用。本文通过比较各传统模型的优、劣势,得出传统的GDP综合电耗法较其他传统方法优越。基于此,引入低碳要素,对传统GDP综合电耗法进行修正,使之成为体现低碳理念的JN电力负荷预测模型,以用于当前的电力负荷预测。同时,通过对JN电力负荷预测模型进行经济评价,得出其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本文最后提出了JN电力负荷
本文在提出公共基础设施布局规划的理论基础,以影响主因子对大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布局规划研究的技术流程和规划范式就行研讨。经过实证,人口主因子、交通主因子、行政主因子影响下的不同类型公共基础设施布局规划具有不同的规划范式,规划工作过程中可以避繁就简,着重考虑影响主因子进行布局研究。
城市公用设施是城市重要的服务性基础设施,随着城市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城区土地资源进一步紧张,向地下要空间已成为大城市开辟新的发展空间、完善城市公共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由于此类的地下设施多建在城市核心地区的城市道路下,故为保障设施的顺利实施,在前期和实施过程中须处理并协调好与既有的各种地下管线的关系。本文结合天津市部分地下设施实施的案例,总结了管线切改所遇到的问题、处理原则和经验,可作为相关的地下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