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欠发达小城镇总体规划编制探索

来源 :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mh7009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城镇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城乡统筹和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小城镇的发展问题日益受到重视,然而小城镇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小城镇在建设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经济、社会、环境等各种问题。本文在总结国内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以经济学理论为支撑,结合对欠发达小城镇发展路径的研究,反思了以往总体规划的不足,提出了新形势下欠发达小城镇总体规划的编制重点和要求。最终认为欠发达小城镇总体规划只有破解发展难题,才能避免规划失效。
其他文献
基于城市群区域合作和一体化发展的趋势日渐加深,城市群的发展对中国未来区域协调和城乡统筹的推进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挑选作为中部崛起战略重点的武汉城市圈空间结构的研究,试图在对相关规划和理论成果分析的基础上,运用USAP城镇势力圈分析系统,旨在了解区域内各城市现状的势力圈范围和相互作用结果,并主要提出以下研究问题并展开:对湖北省域内各城市势力圈范围与其行政范围进行空间上的叠合,分析武汉城市圈划分的合理性
经历了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发展,东部沿海地区的大都市边缘地区小城鎮的城鎮空间呈现出其独有的城市空间特征,广州增城市新塘镇是广州东部地区的小城镇。其城镇空间存在着广州主城、增城市区、新塘镇 区三方引力,具有典型的大都市边缘地区小城镇的空间特征。首先采用历史归纳法对新塘镇城镇空间的演变历程进行分析、总结大都市边缘地区小城镇的空间增长的影响因素和动力机制,从而总结大都市边缘地区小城镇的空间特征。其次,对新塘
本文从珠海建设宜居城市出发,指出作为东部滨海景观带的情侣路应当是展现珠海特色宜居风貌的重要载体,因此以现状分析和经验借鉴为基础,分别从以生态保护为基础、以交通组织为引导、以公共空间为触媒、以视听环境为协调四方面提出规划指引。
降雪天气会对城市车辆交通及市民出行等方面造成不良影响,文章选取了北欧、日本、加拿大等国家结合城市降雪环境和本地资源优势所进行的城市道路及其设施技术策略案例加以分析。强调应以循环、相融、消纳的系统性思路对道路设施加以功能完善。“消纳”即拓展道路结构和形态以形成承载能力强的道路雪存储空间;“循环”即增设路面积雪的回流与再利用设施以形成道路雪资源循环界面;相融即优化复合固有设施的服务性能使之与人在道路降
城市快速发展带来越来越多的城市问题,热岛效应、交通拥堵等都是我们正在面临的城市危机。老城区过度集聚,影响了人们的生活环境质量,产生更多的能源消耗,不利于可持续发展。城市应当走内涵化发展道路,绿色交通理念的出现为城市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绿色交通与规划的衔接也成了重点研究内容。本文从绿色交通模式之一——公交引导的角度探讨如何优化老城区的空间布局,使之能够更加高效的运行,提高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通过实地
本文通过对铁路支线——辛泰线的历史演变过程分析,这条曾经的国家重要的战备线,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沿线能源日趋枯竭,其能源物资运输功能日渐衰退,针对铁路支线目前面临“闲置”的尴尬境地,需要寻找新的发展思路,从区域和沿线两个层面分析旅游资源丰富,但缺乏对旅游资源的整合与梳理,旅游线路需要合理的规划引导,因此本文提出铁路支线的的功能性转变:即由原来的“战备物资运输”主导功能向“旅游专线”的转变策略,以此盘
目前,国内外关于居住环境的研究涉及许多方面,但对保障性住房居住环境的研究却十分缺乏。然而近年来,我国政府对保障性住房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建设脚步越来越快。因此,笔者认为对保障性住房居住环境建设的评价十分必要,这将成为中央政府从质量上考核地方保障性住房建设情况的依据之一,也将成为地方政府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的反馈和指导。本文选取武汉市经济适用房居住环境为研究对象,以住宅小区为研究单位,从居住环境的安全
流动人口聚居区,作为我国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城市中具有边缘性和异质性的自然衍生型社区,其形成和发展有其必然性和不可替代性。本文以济南市为例,从城市规划专业的角度,对济南城市的发展现状和流动人口的聚居现状,从宏观背景和微观空间两个层次进行分析,宏观层次主要从济南市流动人口聚居区的形成机制和空间分布状况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微观层次则以济南具有代表性的流动人口聚居区——甸柳庄为例,对济南市城市边缘区流动人口居
探讨了城乡统筹发展背景下、在新的青岛市城市城镇新格局体系构建的基础上,青岛市农村社区的布局与发展。提出了青岛市社区的发展类型,并针对不同类型的社区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按照民生优先及公共服务均等的战略思路,对农村社区的配套设施标准进行了探讨与研究。
本文首先对宅基地使用权概念进行了广义和狭义辨析,然后回顾我国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历史沿革,在此基础上进行反思并分析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合理性,认为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符合当前城乡双向流动与融合趋势的客观要求,应该冲破束缚,稳步推进城乡居住用地“同地同价同权”的土地使用制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