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反搏对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短期疗效及预后

来源 :2013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十届康复治疗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rgreghrtgtrg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体外反搏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短期疗效及预后.方法:随机选取2009.7-2010.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住院患者及门诊患者各30例,随机分为A.B两组.两组患者均符合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TIA诊断标准,年龄40-80岁,男女比例3:1.A组为常规药物治疗组,B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增加体外反搏.常规药物治疗包括针对病因及诱发因素的治疗,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基础疾病的控制.B组在发作后2-15天增加体外反搏治疗,用加强型体外反搏机,四肢加臀部序贯式正压反搏,治疗6周,每周治疗6天,每天一次,每次55分钟,气囊压力0.3-0.6千克/平方米.并于治疗四周后,两组比较自觉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时间,血液流变学(血液黏度,血细胞流变性),平均血流速度(经颅多普勒超声)及脑血流量(经颅多普勒超声)的变化,再发TIA和脑梗塞的次数.结果:两组头晕头重等症状、血液流变学(血液黏度,血细胞流变性)、平均血流速度(经颅多普勒超声)及脑血流量(经颅多普勒超声)较治疗前均有改善,B组症状较A组消失时间快且改善显著(P<0.05).半年后及一年后分别进行追踪随访,TIA再发例数及脑梗塞例数B组均明显少于A组(P<0.05).结论:体外反搏是治疗TIA的一种无创性的有效方法,效果显著,可明显减少发作次数.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BTX-A)注射对脑卒中后痉挛下肢肌张力、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37例患者,综合痉挛量表评分(CSS)≥10分,随机分为治疗组18例和对照组19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对下肢痉挛肌群进行分点注射BTX-A.2组治疗前后采用CSS和Fugl-Meyer运动量表(FMA)评定下肢运动功能.结果:治疗2周和4周后,治疗组CSS评分和下肢FMA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
目的:比较模拟正常步态模式的四通道功能性电刺激(FES)对具有行走能力的恢复期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效果是否优于安慰刺激及单通道FES的治疗效果.方法:单盲,随机,对照研究,57名脑卒中患者分层后按照2:1:1随机分为四通道FES组、单通道FES组、安慰刺激组,所有患者均接受为期3周共15次,每次30min的步行训练,四通道FES组患者给予患侧胫骨前肌、股四头肌、腓肠肌及腘绳肌的功能性电刺激,刺激时序按
目的:探讨慢性精神病病人的社区管理与防治.方法:药物治疗、心理治疗与工娱疗法相结合.结果:经12~36个月的管理,大部分病情稳定.结论:全社会重视并参与对精神病病人的管理与防治,是保持社会秩序稳定、减少特发事件的重要措施之一。
超量恢复是指机体在运动训练之后恢复过程中,出现运动时消耗掉的物质、器官和系统的机能水平超过原有水平的现象.训练过程的体适能恢复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最初状态,训练中,恢复和超量恢复.因为人体是一个适应性系统,因而体适能可以在下一个训练开始前自动调节到更高水平.运用超量恢复的关键原则在于安排合理的运动间歇从而避免所谓"运动平台期"的产生,保证更加出色的运动表现.
目的:通过观察膝关节伸、屈肌群与膝关节骨关节炎(KOA)的相关性,探讨KOA肌力训练关键肌群的选择方法.方法:社区募集志愿者,分为正常志愿者、单膝骨关节炎患者、双膝骨关节炎患者.记录患者基本情况,计算体重指数(BMI),并应用等速肌力测试(the Isokinetic Strength of the Knee Extensors and Flexors,ISKEF)、6分钟步行测试(the 6-M
目的:了解患者对两种按压针眼方法的认同程度,探讨拔针后合适有效的按压方法.方法:随机将436例患者分为2组,即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16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拇指按压法,按压时间为4分钟,按压力度为中等;实验组拔针后用食指按压针眼1分钟后,上举手或上肢30°~90°,持续3分钟,同时观察两组皮肤出血和皮下淤血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静脉输液拔针后采用食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X线表现特征及其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功能康复的临床意义.方法:对43例经逆行膀胱造影加静脉肾盂造影证实的脊髓损伤后神经原性膀胱的X线表现进行分析,总结其X表现像特征.结果:43例脊髓损伤后神经原性膀胱分为痉挛性、驰缓性2型,均有膀胱形态和大小的改变,并发生输尿管返流、肾积水、肾显影延迟、膀胱结石.结论: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X线影像表现具有明显特征,X线逆行
目的:探索认知注意力训练、空间位置觉本体感觉训练和下肢协调性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肌群平衡协调功能的影响.方法:病例总数100例,设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增加认知注意力训练、空间位置觉训练及协调性训练.康复训练1月后,通过静态平衡测试仪和Berg平衡功能测试量表进行比较.结果:(1)经过1个月的治疗,对照组和观察组平衡功能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偏瘫步态中踝关节运动控制不良的机制、为治疗和控制脑卒中患者踝关节运动控制障碍提供依据。方法:利用计算机检索Pubmed、Ebsco和中国知网数据库。在关于脑卒中患者偏瘫步态中踝关节的文献中,检索词"stroke"、"ankle"、"instability",选取包括脑卒中患者踝关节控制不良的生物力学特点,影响机制以及治疗方面的相关文献。纳入标准:①设立对照组;②关于动物实验具有
目的:测定聚集蛋白聚糖酶2(Aggrecanase 2)及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3(TIMP-3),在人体腰椎间盘髓核组织的表达,探讨其在髓核退变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手术摘除的腰椎问盘髓核标本45例,采用椎间盘髓核退变MRI影像Pfirrmann分级法分为三组(对照组、退变组、严重退变组各15例).甲醛同定石蜡包埋后,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髓核细胞中Aggrecanase 2及TIMP-3的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