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云南遗传资源法律保护,防止生物多样性减少

来源 :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yuqingy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各种有生命资源的总汇和未来发展的基础,对于维持生态平衡,稳定环境 具有关键性作用。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组成部分,云南作为我国生 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省份,但生态较为脆弱,濒危物种比较多。为此尽快制订植物遗传资源保护的专项法规和 构建具体的保护机制是防止云南植物遗传资源锐减的解决之道。
其他文献
水是人类社会生活必不可少的生产生活基础,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在社会经济高度发展的同时,我 国也面临着水资源严重污染的现状。这样严重的水资源污染不可避免的给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人民群众的 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本文对当前的水污染现状进行分析,就目前的立法不足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能够 更好的完善水污染防治立法。
外来物种入侵给我们造成的经济损失是我们不容忽视的,尤其是外来物种入侵造成本地生物多样性不可 弥补的消失、物种的灭绝以及对人类的生存环境都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我国现在的法律法规存在着明显的缺陷 及滞后,本文正是针对我国外来物种入侵的立法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
中国是世界上气象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台风、洪水、旱灾、雪灾、暴雨、沙尘暴、高温热浪、低温 冻害等灾害时有发生,并且,因气象灾害引发的滑坡、泥石流、山洪爆发、海洋灾害、生物灾害、森林草原火 灾等也非常严重,这些气象灾害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生活以及生态环境保护造成严重的破坏。随着 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气象与国民经济各行各业的内在联系日益紧密,我们应重视气象灾害的风险预防法制建 设,提高全社会
绿色保险作为防范环境风险的金融产品在我国逐步兴起和发展。在对武汉城市圈的保险发展现状及存在 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借鉴世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先进经验并结合武汉城市圈实际的区域环境, 拟采取下列举措以完善武汉城市圈的绿色保险制度:积极创新绿色保险产品、柔性革新绿色保险方式和拓展投 保范围、将名录制度作为绿色保险的主要依据、灵活确定绿色保险费率及赔付标准、确定保险期间与诉赔时效 以及创建专门的
紫金矿业污染事故发生后,关于重金属污染的问题再次引起社会的关注。2011 年4 月初,国务院正式 批复《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尽管确立了“15%”的削减目标,锁定了“4452 家重点企业”,仍没 有完全消弭公众对于重金属污染的追问,这超过四千家重点防控企业姓甚名谁,并未公开披露。现实问题逼迫 立法机构尽快出台重金属污染防治法,制定详尽的预防和治理重金属污染的法律制度,填补我国法律在此
今年“3.11”日本大地震后,由于日本健全的地震保险法律制度,其经济得以快速恢复发展。本文在借鉴 日本地震保险法律制度的基础上,从建立专门的立法、多元化的地震损失分摊机制、地震保险法律制度的试点 及警惕核泄漏危机四个方面阐述了日本大地震对我国构建地震保险法律制度的一些启示,旨在于扬长避短,对 完善和发展我国地震保险法律制度提供一些建议。
风险是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出现的,当代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导致人类社会进入风 险社会。环境风险是风险社会的基本表现形式之一,工业社会的政治、经济、科技、法律模式引发了环境风险。 现代环境风险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全球性的威胁,每个人都需要积极参与风险决策。自然资源匮乏是环境风险表 现形式之一。本文以我国城市水资源短缺为切入点,结合风险社会理论,提出应对水资源短缺的措施之一--- 城市雨水资
Substantive freedom is the core concept of the theory of Development as Freedom by Amartya Sen. In view of the instrumental role of substantive freedom, development of the civil political freedom is a
《生物多样性公约》将综合生态系统管理确定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方法和指导思想,提出通过这一 方法实现保护、可持续利用以及公平和公正分享基因资源的利用所带来的利益三者的平衡和统一,这对中国环 境资源法的发展和完善具有深远影响和意义。环境决策中的公共参与制度是贯彻落实综合生态系统管理的重要 手段之一,同时也被多个国际公约确定为一项人类基本权利。本文将着重讨论综合生态系统管理方法的特点及 其对环境决策中
近年来不同层次环境法庭在我国各地纷纷设立,似乎为环境问题的解决带来了新的希望,但通过司法救 济解决环境问题在表面的繁荣并不能掩盖其在背后的冷落。我国环境问题的司法救济存在内部与外部的诸多障 碍,为有效克服这些障碍,应从加强对政府行为的环境审查、明确界定政府作为自然资源所有者的身份、完善 相关法律资源、改善法官在环境问题方面的专业性不足等方面加强相关制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