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蒲松龄在晚年创作了大量俚曲,其中有七部的题材与《聊斋志异》中的小说相同.他写作与小说同一题材俚曲的目的是用一种寓教于乐的文艺形式对村庸市媪进行教化,表现的主题都是普通百姓日常生活中所关心的问题,充满了对整个社会和底层人民的关注.作家还特意选择了俚俗的语言进行创作,为后人改编《聊斋志异》奠定了家庭化、世俗化的基调.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蒲松龄在晚年创作了大量俚曲,其中有七部的题材与《聊斋志异》中的小说相同.他写作与小说同一题材俚曲的目的是用一种寓教于乐的文艺形式对村庸市媪进行教化,表现的主题都是普通百姓日常生活中所关心的问题,充满了对整个社会和底层人民的关注.作家还特意选择了俚俗的语言进行创作,为后人改编《聊斋志异》奠定了家庭化、世俗化的基调.
其他文献
文章针对周德清《中原音韵》所附"作词十法"中之"平分阴阳"现象,阐述了平分阴阳的根据和划分方法,分析了"定格"与作品矛盾之根由,对末句不分阴阳也进行了探测.
本文从21世纪人才培养的时代性要求入手,根据中共中央教育部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结合新课程体系的教学目标,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新理念出发,对现行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状况进行深入分析,进一步探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改革思路中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
本文首先从现代化内容的层次分析入手,提出中国要进行现代化的切入点应该是对传统文化的改造,即对国民性的改造,实现人的现代化.其次从文化的定义出发,分析了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联系;同时提出在对传统文化改造的过程中,应该重视文学的巨大和独特的作用.最后在此基础上并提出了现代化文学应具备的四个层面的特质.
现代大学的本质属性是文化,它既是理念上的认识又是实践中的依据,文化是大学之"魂".大学的第一要务是教育,教育的形式有很多,其中养成教育是基础和关键.科学认识大学文化,运用大学文化塑造人、熏陶人、引导人的功能开展养成教育,能够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新理念、新途径、新平台,进而实现德育创新.
美育是一种以美感人、以情动人的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通过美育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审美情趣、审美理想和审美志向.美育的作用对人的全面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
将传统儒学价值绝对化,认为通过对它的调适来应对外来因素的挑战,而儒学本身仍可永续发展并扩散开来,是中国文化保守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文化的连续性为文化保守主义守护儒学提供了逻辑上的合理性,他们认为中国的出路是必须走向历史的深处去寻找自身存在的根据和走向未来的契机.儒家文化的当代价值在于对其能够向现代性转化的合理因子的挖掘,而无法将现代化的希望寄托于儒家思想本身.
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在历史上发挥过伟大的作用.但是,当人类进入近代社会以后,中国古代思维方式的局限性就逐渐暴露了.反思和再认识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实现民族思维方式的现代变革,是重大德的时代课题.分析了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主要特征是存在整体思维、直觉体悟、朴素的辩证思维,同时分析了传统思维方式没有创造出亚里士多德的形式逻辑的严密体系,也没有出现西方16-17世纪盛行的形而上学思维方法,更没有伽利略所开创的
从存在论角度考察孔子的思想,可以发现:天道人伦被赋予思想的当然性根据;认同并恪守天生性命所赐予的身之名分,是生存必须承担的存在性责任;付诸实践并在实践中自省是实现存在性任务的基本方法.这些思想都源于孔子对"存在"的把握——存在的本质是"如在"而不是"实在"."如在"论不仅是与科学式实在论的根本性差别,也是现代形而上学"实践主义"的根源.
逻辑学的实践(应用)研究是急需开拓的领域,结合决策实践,探讨了决策的一般逻辑规范性要求和特定逻辑规范性要求.运用案例分析法,特别注意揭示"思维误区",管理者或领导者,要提高管理水平、执政能力,进行科学决策,就必须健全逻辑意识,提高逻辑思维水平,遵守逻辑规范性要求。
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植根于民族文化的沃土上,民歌也不例外.在这一方面,天津民歌与其他民歌相比,既有共同的一面,又有它自己独存的一面.通过对天津历史、人文以及社会各方面的研究和剖析,揭示了天津民歌的的文化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