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应用常规高空地面实况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和Cressman客观分析方法,得到中尺度客观分析资料,对2007年3月2~5日河北省大范围罕见的暴雪天气其进行诊断分析。其主要影响系统是对流层低层低涡和切变线,低空西南急流和边界层东风急流为暴雪区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条件。此次降水过程,河北中南部经历了从降雨到降雪再到降雨的转换,其中暴雪过程与降水前期和后期的降雨过程相比饱和湿度层更加深厚、低层冷空气更强、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应用常规高空地面实况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和Cressman客观分析方法,得到中尺度客观分析资料,对2007年3月2~5日河北省大范围罕见的暴雪天气其进行诊断分析。其主要影响系统是对流层低层低涡和切变线,低空西南急流和边界层东风急流为暴雪区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条件。此次降水过程,河北中南部经历了从降雨到降雪再到降雨的转换,其中暴雪过程与降水前期和后期的降雨过程相比饱和湿度层更加深厚、低层冷空气更强、动力辐合条件也更强。降雨过程中边界层存在0℃以上暖层,暖层最高温度为2~6℃,而暴雪过程整层温度均在0℃以下。正涡度区的演变与低涡和切变线的发展和移动密切相关,500hPa正涡度区对预报强降水的开始有指示意义,涡度、散度场的空间配置有利于垂直运动的加强。强降雪伴随着湿位涡的发展而加强,暴雪出现在等θe线陡立密集带中,降水区的移动与低层湿位涡正压项的移动密切相关,850hPa湿位涡斜压项正值区对降水区的范围和强度有很好的指示作用。低层斜压位涡的正值区对应低空急流和暖湿气流的活动,高层湿位涡负值区对应对称不稳定区域,冷空气的侵入与低层暖湿气流的结合,使不稳定能量释放,促使降水加强。
其他文献
利用常规探测、地面加密观测、NCEP1°×1°的6小时资料和卫星、雷达等资料对2008年7月22日重庆地区暴雨进行了天气动力学和中尺度分析。结果表明:这次暴雨是在比较有利的天气背景条件下产生的,造成强降水的雨团在时空尺度上具有中尺度系统的特征,不断移入的对流回波是降水的直接制造者,西南涡及切变线为降水发生提供了有利的触发条件,低空南风急流的激发了对流运动的产生,同时低空南风急流的维持为降水过程提供
2007年8月14日15时至15时30分,受华北南下的冷空气影响,南阳市西峡县双龙镇四个乡村出现了短时冰雹及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冰雹最大直径5毫米,致使猕猴桃、玉米、红薯、芝麻、花生等秋作物受灾,多处树木和广告牌被大风刮倒,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00万元。本文分析了13-14日高空和地面天气形势,T-LnP图,0℃层高度,单站高空风,本地冰雹预报方法,冰雹过程雷达产品特征。结果表明:有利的天气形势是冰雹
对2003年12月23日~24日发生在黄渤海沿海的一次大雾过程进行了观测分析和数值模拟研究。这次大雾期间,从近海到内陆,大雾影响面积约10万平方公里,部分地区能见度不足200m,给海陆空交通造成严重影响。首先利用各种资料对这次大雾的生消演变过程进行了分析,认为这是一次典型的发生在海陆交界处的冬季平流辐射雾。然后利用RAMS(Regional Atmospheric Modeling System)
利用1952-2007a间气候资料,研究分析了宿州市冬小麦播种期间的气候变化趋势,发现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安徽省宿州市冬小麦传统播期内的平均气温呈逐年升高趋势,约每10a升高0.5℃,尤其是2000-2007a间传统播期内的日平均气温已升高至18.2℃。同时,宿州市冬小麦的适宜播种期(即秋季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6℃的终日)也在逐年推迟。再者,在传统播期内,无论是按上限还是下限播种,其越冬前≥0.0
利用喀什地区1951-2008年的月平均气温、降水资料,用经验函数拟合法和小波分析法对喀什地区的月平均气温和降水的变化趋势和周期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在趋势分析中,发现喀什地区的月平均气温和降水已呈现出较明显的变暖变湿趋势。根据一元线性拟合值,近58年年平均温度距平增加了1.3℃,主要在4-10月的冬半年增加较明显,月平均温度呈现冬暖夏凉的现象;年平均降水量距平增加了0.94mm,且降水量异常主要表
利用白银市及周边19个气象站和10个水文站的降水资料,分析了白银市降水气候资源的状况。结果表明:(1)白银市年降水量分布从南向北递减,南北气候差异大。受地形影响,有一条干舌伸到境内,与周边地区相比,降水量偏少70~150mm.根据250mm的等值线,景泰县、白银区、靖远县西部为干旱区,会宁县、靖远东部、平川区为半干旱区。(2)作物生长期4-10月降水量占年降水的92[%]~96[%],其空间分布与
利用近20年来NOAA-AVHRR的NDVI数据,结合中国西部温度和降水的季节资料,采用EOF和REOF经验正交分解函数的分析方法,探讨了中国西部近20年的植被活动特征。结论是:中国西部近20年植被季节演变的总体趋势是增加的,这反映了气候变暖使植被的生长期提前并且延长。但区域季节演变存在不一致性,整体植被演变存在4个较显著的区域和8个(春、夏)、9个(秋)小中心。其中大部分中心的植被活动有增加趋势
基于石羊河流域九条岭水文站径流量和祁连山南、北坡气象资料,分析了近49a来径流量变化趋势、突变、年内分配特征及与气温、降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近49a来石羊河流域上游产流区径流量均呈减少趋势,冬、夏季减少趋势大于秋、春季;90年代径流量衰减明显,特别是年、春、夏季出现明显突变;年径流量补给主要以汛期雨水补给为主,雨水补给比例在逐渐增加;上游产流区降水量呈增加趋势,气温呈上升趋势。径流量与6~9月
通过对玉米单株干物重变化研究得出:玉米单株干物重营养生长以前呈指数变化,进入生殖生长期后呈直线变化,年内变化表现为缓慢增长至快速增长趋势。增长率呈“S”型曲线变化,抽雄普遍期增长速率最快。年际变化在不同气候年型,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气候变化在营养生长期对干物重影响较小,生殖生长期影响较大,各个发育期的干物重年际间存在着较大差异;干物重积累的多少主要与七叶至抽雄期降水和抽雄至乳熟期≥10℃积温密切相关
利用潮州观测站的1957-2008年52年出现暴雨的降水资料,分析了暴雨和大暴雨日数的年际变化,分析表明潮州市暴雨日数的增加趋势不明显;使用MHF小波分析方法分析暴雨强度,发现暴雨强度存在2~4a尺度和13~15a尺度的周期振荡。造成潮州暴雨的主要天气系统,前汛期为锋面(冷峰、静止峰)、西南倒槽、低涡、急流、高空槽、切变线等,后汛期为热带气旋、ITCZ、东风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