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藏高原的形成是陆陆碰撞的典例,其新生代以来的隆升对全球尺度的构造,生态和气候变化有深远影响.青藏高原地形生长的时空演化历史对理解高原型巨型地貌体形成等大陆构造变形动力机制基本问题提供重要的约束。本研究通过利用第三纪沉积盆地中古土壤层碳酸盐结核的稳定同位素特征来反演古海拔高度。采样盆地从南至北跨越1000多公里长,涵盖整个青藏高原的东南部,从西藏的囊谦、贡觉,到川滇的剑川、盐源、兰坪、洱源、小龙潭、南华等地。数据及分析表明,青藏高原东南部的大部分地区在始新世后期就可能已经达到目前的海拔高度。无论是用现代降水的氧同位素-高程分馏模型拟合还是推测的古近纪大气降水条件,大理盆地,盐源盆地及其西北地区所推测海拔高度在3500米以上。而大理以南地区却不同,同样的模型和计算得到古近纪海拔高程在海平面附近,但中中新世以来抬升到目前的1500-2000米。过渡区在现今的地形上仍然可以识别出来,为一个50~200km宽的高程陡变带,从藏东高原面的4200m降至1800m。该新结果指示始新世高原的边界曾经在大理-盐源一线,并可能受控于北西西-南南东向雅砻-玉龙逆冲断裂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