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记忆、空间认知、多目标动态信息加工等基本认知功能是影响考察人员能否在南极高寒、单调、孤立、封闭的极端环境下完成复杂任务的基础认知能力。本研究通过计算机记录反应时技术,追踪自度夏到越冬中期,中国南极第25次、第27次对队长城站越冬人员短时再认、记忆搜索、心理旋转、多目标动态信息追踪表现驻留时间延长发生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本研究期间,随极地驻留时间延长,对于两个队次,队员短时记忆再认能力和记忆搜索能力
【机 构】
: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北京市新街口外大街19号,100875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忆、空间认知、多目标动态信息加工等基本认知功能是影响考察人员能否在南极高寒、单调、孤立、封闭的极端环境下完成复杂任务的基础认知能力。本研究通过计算机记录反应时技术,追踪自度夏到越冬中期,中国南极第25次、第27次对队长城站越冬人员短时再认、记忆搜索、心理旋转、多目标动态信息追踪表现驻留时间延长发生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本研究期间,随极地驻留时间延长,对于两个队次,队员短时记忆再认能力和记忆搜索能力没有显著变化;在25次队中,82%的队员的心理旋转速度略有提高;在多目标动态信息加工中,相对于非社会化信息,社会化信息加工受到的影响更小。研究提示,短时记忆、简单空间认知、动态信息追踪等基本能力在极地环境下保持稳定,未见明显损伤。本文研究结果对进一步研究极端环境下人类认知能力的特点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个人与组织价值观匹配(person-organization value fit)是从价值观的角度进行个人与组织匹配的操作化,其意为个人价值观与其所在组织的价值观之间的一致性程度.价值观是测量个人与组织匹配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本研究通过个人与组织价值观匹配的直接测量法,探讨个人与组织价值观匹配和心理授权对员工的组织承诺的预测力和解释力,同时考察个人与组织价值观匹配对组织承诺的递增预测效度.以7家企业
工作不安全感是目前工作场所中受到普遍关注的一种压力源,会严重影响员工的身心健康.本研究旨在探讨工作不安全感与员工身心健康的关系,以及员工的社会支持及休闲活动在其中的调节作用.本研究采用大样本的抽样调查数据,有效样本为6750.通过层级回归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发现:(1)工作不安全感与员工的身心健康呈显著的负相关;(2)社会支持对工作不安全感与员工身心健康之间的关系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3)休
文本输入是人机交互最重要的方式之一.以往研究主要是针对拼音文字输入方式的比较,本文以汉字为研究对象,采用双任务范式探讨了键盘输入与手写输入这两种目前较为典型的输入方式的差异.以输入速度和错误率为指标考察它们在输入绩效上的差异,以基于单任务的双任务输入速度变化和被试的主观评价考察它们在认知负荷上的差异.结果发现:1.对于汉字来说,键盘输入比手写输入速度更快,错误率更低;2.键盘输入需将汉字编码为字母
字幕作为电影和电视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视频观看过程中起到辅助加工的作用.先前的研究(dYdewalle et al., 1991;dYdewalle&De Bruycker, 2007; dYdewalle et al.,1987)认为字幕是视频语言的直接转译,字幕与声音信息具有很高的重叠性,所以关闭视频的声音不影响被试对字幕的加工.研究以一段编辑的电影视频作为刺激材料,采用EyeLink 10
电子产品使用听标(Auditory icon)、耳标(Earcon)两种类型的声音作为提示音。听标是日常生活中与具体事件相关联的声音。耳标是结构化抽象的音乐声调。听标本身含有一定的事件映射意义,一般认为使用绩效优于耳标。实验研究了安静或噪音(信噪比,Signal-Noise Ration,3dB)情况下,听标、耳标的直觉性(Intuitiveness)、易学性(Learnability)及环境依赖
对同一视觉客体进行连续性表征是人类视觉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本研究以客体文件为理论框架探索了客体特征的变化是否会影响客体表征连续性。本研究范式是在经典的客体回溯范式上加以修改,使得链接客体在运动过程中发生不同方式的亮度变化,以考察亮度变化是否会影响客体预览利化效应的产生。实验1、2、3分别检验了客体亮度不变、突变、渐变条件下的客体预览利化效应,结果发现客体亮度不变、渐变条件下客体预览利化效应显著,而
在空间相对关系的判断中存在自我中心的第一人称视角以及以他人的知觉角度为参照的第三人称视角,本研究将采用经过改进的心理旋转的研究范式,通过三个系列实验来探究在空间关系判断中的自我中心视角和第三人称视角的选择,并进一步探索视角是否可以旋转,即空间判断的反应时上是否会由于视角的旋转而产生相应的变化。结果发现,客体的空间关系的判断中,被试更倾向于选择自我中心的视角,并且自我中心的视角是可以旋转的,具体来说
所谓视觉搜索的非对称性是指:以反应时为指标,在刺激A中搜索刺激B与在刺激B中搜索刺激A,搜索效率不一样,且有显著差异。在以往的非对称性研究中,研究者都是在单任务条件下发现非对称性现象,从而认为它是人类视觉加工的普遍现象。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人类在进行视觉搜索时往往并不是在单一的任务下进行的,而是在不同的任务之间进行转换来完成的。那么在任务转换条件下,这种视觉搜索的非对称性现象还存在吗?它是增强还是减弱
为考察速示条件下考试焦虑是否影响个体知觉信息的准确性和速度,本研究采用快速序列视觉呈现任务和2(组别;高/低考试焦虑个体)×4(靶词情绪性:双靶均为中性或考试威胁词,仅T2或T1为考试威胁词)×6(lag延迟:2,3,4,5,6,7)实验设计。结果发现,在注意瞬脱期内,①较之双靶考试威胁度不一致条件,二者一致时,高考试焦虑被试对T2识别率更高,且高于低考试焦虑被试的识别率;②较之双靶考试威胁度一致
采用启动范式和RSVP范式相结合,对注意瞬脱(AB)中lag 1节省现象的加工机制进行探讨。实验通过控制启动分心物的位置(lag1,lag2)和刺激呈现的时间间隔来分离影响lag1节省效应的时间和事件因素。被试的任务是从黑色英文字母中觉察到红色字母并报告出来。结果发现:T1后分心物对其后刺激有显著的启动效应;时间因素对lag 1节省现象的影响较位置因素更大。实验结果支持了推动反弹(BB)理论,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