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了解近11年温州儿童麻疹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探讨麻疹胎传抗体衰减情况,为控制麻疹流行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1847例麻疹住院患儿的病例资料,选取温州地区0、6月龄未患过麻疹的婴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IgG抗体.结果 近11年,温州地区每两年有一个麻疹发病高峰,一年中四季均有病例发生,以冬春季(3月~5月份)为流行高峰;<1岁患儿占61.02%,≤8月龄尚未接
【机 构】
:
温州医学院附属育英儿童医院感染科,浙江 温州 325027
【出 处】
:
庆祝中国当代儿科杂志创刊15周年大会暨当代儿科论坛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了解近11年温州儿童麻疹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探讨麻疹胎传抗体衰减情况,为控制麻疹流行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1847例麻疹住院患儿的病例资料,选取温州地区0、6月龄未患过麻疹的婴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IgG抗体.结果 近11年,温州地区每两年有一个麻疹发病高峰,一年中四季均有病例发生,以冬春季(3月~5月份)为流行高峰;<1岁患儿占61.02%,≤8月龄尚未接种疫苗的病例占总数42.56%;57.99%患儿为流动人口;未接种过麻疹疫苗者1133例,占61.34%;82.29%的麻疹临床表现典型,不典型麻疹病例327例(17.71%);麻疹并发症以肺炎(62.21%)最常见.50例婴儿出生时麻疹病毒IgG抗体阳性47例(占94%).50例6个月婴儿中,麻疹病毒lgG抗体阳性9例(占18%),两组婴儿麻疹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55.56,P<0.01);婴儿出生时麻疹病毒IgG抗体水平215.45±83.90 IU/L,6个月婴儿中麻疹病毒lgG抗体水平85.79±68.08 IU/L,两组差异同样有统计学意义(=8.485,P<0.05).结论 近11年温州地区来麻疹呈周期性流行;发病高峰为冬春季;婴儿特别是<8个月麻疹患儿为高发人群,麻疹患儿主要为流动人口为主,大多数麻疹患儿以未接种麻疹疫苗,不典型麻疹有增多趋势,6月龄婴儿抗体阳性率及抗体水平均很低,几乎无保护作用;因此防治儿童麻疹应从加强育龄妇女预防接种工作,切实搞好计划免疫,重视流动儿童的麻疹预防接种管理工作等方面入手.
其他文献
目的 研究EPO对窒息新生鼠内质网应激相关细胞因子GRP78、CHOP及其介导的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新生7日龄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40只):正常对照组、窒息组、EPO组(窒息+EPO处理组).制备新生鼠常压窒息模型,正常对照组仅进行模拟常压窒息过程,不塞瓶塞、复氧,EPO组于窒息后立即给予rhEPO 5000 U/kg(10 mL/kg)腹腔注射,其余两组接受同剂量的生理盐水,各组于缺
目的 观察不同程度宫内缺血Wistar大鼠生后28 d内不同时间点及不同脑区星形胶质细胞的变化规律.方法 夹闭妊娠Wistar大鼠子宫血管15 min、25 min,制成围产期急性轻度及重度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观察子鼠生后0.5h、3h、6h、24 h、3d、7d、14 d、21 d、28 d各时间点纹状体、皮质、海马区GFAP标记的星形胶质细胞的变化规律.结果 正常对照组大鼠生后6h开始表达G
目的 观察孕鼠补充牛磺酸对宫内生长受限(IUGR)胎鼠脑组织Rho-ROCK通路中关键信号分子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影响,以探讨牛磺酸是否可通过该信号途径促进IUGR胎鼠皮层神经元增殖.方法 采取低蛋白饮食法建立IUGR模型,将30只孕鼠按妊娠顺序分为对照组、IUGR模型组(模型组)及IUGR+孕鼠补充牛磺酸组(牛磺酸组),牛磺酸组自妊娠第12d开始于饲料中添加牛磺酸300 mg/(k
目的 观察人牙髓干细胞(DPSC)移植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的保护作用,探讨DPSC脑移植治疗HIBD的可行性.方法 36只新生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HIBD组和移植组(均n=12).HIBD组和移植组大鼠7日龄时结扎左侧颈总动脉后吸入8%氧气2h制成HIBD模型.对照组仅分离左颈总动脉,不予结扎和缺氧.移植组大鼠在HIBD后24h在大鼠脑立体定位仪下,将体外培养3~5代的SD大鼠D
目的 建立人类疱疹病毒6型(HHV-6)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并检测临床样本.方法 根据文献合成HHV-6 U65-66基因片段的特异性引物和TaqMan探针,构建质粒制备标准品,评估该方法的特异性、灵敏度和重复性;并用该方法检测93份临床诊断为病毒性脑炎的脑脊液标本.结果 本实验检测HHV-6的灵敏度为3 × 100 copies/μl;标准曲线间线性关系(R2)为0.999,扩增效率为97.
目的 调查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侵袭性真菌感染(IFI)临床特征,为其有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2年8月武汉市儿童医院PICU收治的38例IFI患儿临床特征及治疗转归情况.结果 38例患儿中,以肺部IFI最多(89.5%);感染前均有较严重的基础疾病,且使用过多种抗生素,其中碳青霉烯类使用率达94.7%;47.4%患儿曾全身激素治疗;所有患儿均有侵入性操作史,其
目的 了解我院近3年来小儿败血症病原菌的构成及耐药状况,为指导临床诊断及合理应用抗菌素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对我院2009~2011年28142例急性感染性疾病住院患儿血培养标本按微生物血培养检验常规进行培养、鉴定;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扩散法,按美国NCCLS标准判读结果.对分离出的858株阳性菌株的构成及对抗菌素耐药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858株病原菌中革兰氏阳性菌694株、革兰氏阴性菌153株
目的 探讨早产儿视网膜病发生相关因素,分析其高危因素.监测早产儿ROP的发病率,为预防早产儿ROP的发生,提高临床诊断及治疗水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我们以2008年1月30至2011年1月30日期间住院的272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为ROP组、对照组,对照组为常规进行眼底检查但是未发生ROP的早产儿,两组均在生后4周进行第一次眼底检查.采用回顾性分析,针对21个可能的危险因素,包括:BW、
急性坏死性筋膜炎是一种临床少见疾病、以病情发展迅速、皮下深层组织和表浅筋膜广泛性坏死为主要表现的软组织感染,常伴有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通常由A族链球菌引起,死亡率和致死率均较高,肺炎链球菌导致的急性坏死性筋膜炎往往很少见.本文综述了1989 ~ 2010年20例国内外不同国家报道肺炎链球菌导致的坏死性筋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从18~83岁不等,平均52.5岁,女性远高于男性.11例年龄大于5
目的 观察CVB3感染Hela细胞后Bim、Bax等mRAN和蛋白的表达.方法 将Hela细胞分为未予以CVB3感染的对照组和CVB3感染的病毒组,取3h、6h、9h、12 h、24 h等5个时间点,采用RT-PCR、Western Blot分别检测Bim、Bax的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 Bim和Bax mRNA在对照组和病毒组Hela细胞中均有表达,在病毒组和对照组中两基因的表达在各自组内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