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髁置换术治疗自发性膝关节骨坏死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八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一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chrSab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单髁置换术治疗自发性膝关节骨坏死的手术技术与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年1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12例(12膝)采用单髁置换术(UKA)治疗的自发性膝关节骨坏死(SPONK)患者的病例资料.男4例,女8例;年龄56-72岁,平均62.1岁.体重指数19.3-31.3 kg/m2,平均25.1kg/m2.左侧7例,右侧5例.SPONK均发生于膝关节内侧间室,且均累及股骨远端内侧髁,累及胫骨平台1例.Mont膝关节骨坏死分期Ⅲ期5例,Ⅳ期7例.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IL-17A在退变椎间盘炎症反应中的相关作用及其具体作用机制。方法 提取并培养原代髓核细胞,加入IL-17A刺激后,检测髓核细胞中COX2和PGE2的表达,及MAPK和AP-1的活化表达情况;加入MAPK抑制剂,检测COX2和PGE2的表达及AP-1的活化情况;同时加入IL-17A刺激及AP-1抑制剂,检测COX2及PGE2的表达。
目的 观察化疗药复合后对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骨水泥的理化性质的影响,探讨复合化疗药的PMMA骨水泥理化性能.方法 将甲氨蝶呤(MTX)、表阿霉素(EPI)进行75℃热处理10 rmin之后进行细胞毒性实验分析其活性改变.将MTX与PMMA以1%、2%、4%的质量比复合;EPI与PMMA以0.1%、0.2%、0.4%的质量比复合;MTX联合EPI与PMMA以1%+0.1%、2%+0.2%、4
目的 探讨应用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外伤性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 自2012年1月至2016年6月应用颈椎椎弓根内固定治疗颈椎骨折脱位患者16例.损伤部位:C1 2例,C2 4例,C3-6 10例.临床主要症状为颈部疼痛或伴有四肢麻木无力、步态不稳.ASIA分级:A级 1例,B级2例,C级3例,D级2例,E级8例.
目的:颈部脊髓损伤(SCI)后早期出现低钠血症的原因,探讨低钠血症与完整的关键自主途径的关系 。方法:本研究队列的患者为独立的颈段脊柱损伤的患者,分为脊髓损伤组和对照组(患者发生脊柱损伤而无SCI)。评估关于下行舒血管通路轴突到达范围、下行肾交感通路(DRSPs)、皮质脊髓束、后束。
目的:研究酒精性骨坏死的发生机制以及预防措施,为该药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体外研究通过茜素红染色(ARS)检测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能力;CCK8检测酒精对于细胞的增殖及毒性影响;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酒精刺激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相关基因RUNX2、OCN的表达的影响;免疫印迹技术检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1型胶原蛋白COL1的表达在酒精的刺激下的改变。
目的:系统评价经椎间孔入路与传统后正中入路手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lumbar degenerative diseases,LDD)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利用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MEDLINE,SCI,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检索文献的发表日期截至2014年2月;收集采用微创Wiltse入路经椎间孔减压植骨融合手术(
目的 分析后路病灶清除感染椎体置钉短节段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 对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于我院手术治疗的脊柱结核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随访时间为2年.纳入标准为:1.初治脊柱结核患者 2 行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3.感染椎体使用椎弓根螺钉进行固定.
目的 探讨保留残端自体腘绳肌腱双束解剖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3年2月~2016年2月,对 16例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采用保留残端自体腘绳肌腱双束解剖重建,其中完全断裂12例,部分束支断裂4例。对ACL断裂残端及残留束支,稍作清理后予以保留,采用8股自体腘绳肌腱分别解剖重建前交叉韧带前内侧束和后外侧束,股骨端采用RetroButton固定,胫骨端采用界面螺钉近关节面固定。采用
方法:检索EMBASE、MEDLINE和Cochrane数据库中从最早期到2015年12月期间关于对成年急性脊柱创伤(伴或不伴脊髓损伤)患者应用不同血栓预防方法的临床对照试验的资料。纳入评价的实验结果包括深静脉血栓的发病情况和与治疗有关的不良事件。
Purpose:Low back pain is a common 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ve disease.Apoptosis of nucleus pulposus cell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gression of 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 but tre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