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链氨基酸对运动性肌肉酸痛的保护作用研究

来源 :2013年中国生理学会运动生理学专业委员会年会暨“运动与健康”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sky30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近期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补充支链氨基酸(Branched-chain amino acid,BCAA)具有促进骨骼肌蛋白质合成的效果并且能够抑制蛋白质降解,提示其可能对运动性骨骼肌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由此研究采用了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试验设计,对BCAA在减轻运动性损伤水平和促进损伤恢复方面的作用进行探讨.方法:自愿参与实验的无训练史健康男性大学生16名,据体重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人.测试日实验组被试饮用BCAA微囊粉溶液(Leu:Ile:Val近似2∶1∶1)200ml,剂量为100mg/kg体重,另一组则饮用等量经绿茶素调味的安慰剂.测试各自最大深蹲重量(1RM值)并休息5分钟后,全部被试进行连续蛙跳,要求每次均尽最大努力完成,每组15次,共10组,组间间歇2分钟.蛙跳完成并休息5分钟后,以各自约50% 1RM的重量进行6组深蹲,每组15次,要求每次下蹲过程均缓慢完成.运动结束后即刻、8小时、24小时、48小时和72小时观察被试步态、进行肌肉酸痛的VAS评分测定并测试最大负重蹲起能力1RM值,采血测定肌酸激酶与乳酸脱氢酶.结果:两组被试相比,实验组出现跛行或正常行走困难的被试人数较少(3:6);肌肉酸痛感VAS评分均在48或72小时达峰值,但实验组被试评分显著低于安慰剂对照组(5.4±0.5:6.4±0.4,P<0.01);两组被试肌力均有下降,但对照组被试下降幅度显著高于实验组(96%:80%,P<0.05);各组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时程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而实验组各时点值相对于对照组而言偏低.肌酸激酶在8h、24h和48h时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乳酸脱氢酶仅在8h时差异显著(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BCAA能够较为有效的削弱剧烈离心运动后的肌肉酸痛并促进肌肉恢复.此作用可能与两方面原因有关:1.BCAA可作为底物合成蛋白促进损伤修复;2.可能通过其他仍未明确的分子机制来促进骨骼肌蛋白质合成.其机理究竟如何仍有待进一步的探索.
其他文献
目的:本实验通过研究运动以及左旋肉碱补充对肥胖小鼠肝脏胆固醇代谢的影响,试图从分子水平探讨其可能的机制,从而为肥胖人群通过运动降低血浆胆固醇水平,预防高胆固醇血症、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及高血压等疾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C57BL/6小鼠为动物模型,通过饲喂高脂日粮建立营养性肥胖模型.建模成功后将肥胖小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运动组、饲喂左旋肉碱组及运动结合左旋肉碱组.训练方式采用游
女子水上难美技能类项群运动包括跳水、花样游泳等项目,长期大运动量训练、青春前期或青春早期开始系统的专业训练,经期坚持正常水上训练,以膳食手段为主的体重控制,均导致女子水上难美技能类项群运动员月经失调的情况较普通人群明显升高.长期训练的运动员月经期由于盆腔充血及子宫血流量过多,出现下腹胀痛、腰背酸痛等症状.由于该时期神经系统不稳定,常有头痛、头晕、失眠、易激动、无力疲劳、不愿训练等情况.运动员初训时
目的:通过对广州市40-49岁白领膳食结构的调查和测得血压的结果进行分析,了解生活方式对血压的影响和高血压的分布情况,筛选出影响血压的主要相关因素和危险因素.方法:抽取广州市两所高校和五所医院40-49岁老师、医生、护士和行政管理人员等(长期从事体力劳动者除外)1335人,其中男性546人,女性789人.采用问卷调查获取被调查者个人的基本信息和生活方式等资料,发放问卷时现场测量安静状态下的血压.各
目的:冬训期间,在新制定的系统化力量训练计划中加入核心力量训练手段,对广州市举重队训科医12名重点运动员进行实际干预.将冬训前中后大肌肉力量成绩,包括高抓、高翻、前蹲、后蹲、窄硬拉、宽硬拉、抓举、挺举成绩及运动员、教练员的主观感受作为评价指标,对整个训练方案的合理性及其效果进行分析,为专项力量训练及核心力量训练的深入发展提供有价值的数据与实践资料.方法: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录像分析法、
目的:本文探讨了运动对自噬水平的影响及其对氯喹引起的肌肉毒性的改善作用及机制.方法:实验共分四组:对照组(无运动训练,不给药),氯喹组(无运动训练,仅氯喹给药),运动组(接受运动训练,不给药),运动氯喹组(接受运动训练并氯喹给药).小鼠转轮运动模型:6m/min,15min/time,3times/day(8:00,14:00和20:00),5days/week,共8周.氯喹给药方式:每日腹腔注射
目的:观察8周中等强度低负荷量训练(LME)对老龄雌性大鼠腓肠肌蛋白组及去乙酰化酶1(SIRT1)/去乙酰化酶3(SIRT3)轴基因信使核糖核酸(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16只18月龄老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和LME组各8只.LME组以8周中等强度(60%VO2max~75%VO2max)、低负荷量(15km/h,15min/day,5天/周)跑台运动,CON组自由生活.最
目的:运动性疲劳常表现骨骼肌疲劳和运动能力下降,这种疲劳常由于长期过度训练和睡眠质量的下降而引起.本研究观察慢性睡眠剥夺对大鼠骨骼肌质量和肌糖原含量的影响以及对骨骼肌蛋白质降解相关信号蛋白Akt-FOXO的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经过筛选后随机分为慢性睡眠剥夺(CSD)组、大平台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CSD组采用改良多平台水环境方法(18h/d,连续21d)建立大鼠慢性REM睡眠剥夺模型,
研究目的:递增负荷运动到一定阶段,骨骼肌会以糖的有氧氧化转化为无氧酵解方式为主提供能量并产生大量乳酸.这一转变的诱因机制,生物化学一直沿用酵母菌发酵生醇的"缺氧"机制解释;而运动生理学则引用氧债学说的"氧亏理论"来解释.由于机理不明,"缺氧与不缺氧"的争论仍在继续.探讨糖代谢丙酮酸转变为乳酸的诱因与机制是运动生理、生化界重大的基础理论问题,至今尚未定论.本文提出:1.线粒体氧化磷酸化的产能受各种因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骨骼肌修复的关系,进一步了解骨骼肌损伤和修复的机制,同时对于治疗肌肉损伤进行研究.方法:利用中文期刊数据库、PubMed等电子数据检索系统,查阅中性粒细胞和肌肉损伤修复方面的文献.对收集到的文献进行分析总结.结果:(1)中性粒细胞可以通过对肌损伤处组织碎片的移除而影响肌肉的再生过程.(2)对于移除粒细胞的小鼠进行蛇毒注射后,结果显示小鼠的肌肉再生有缺陷.(3)中性粒细胞通过移
目的:本研究旨在补充NO前体—L-精氨酸(L-Arg)是否可以促进耐力运动诱导的骨骼肌线粒体生物发生作用,从而探究NO在运动诱导的骨骼肌线粒体生物发生中的信号转导作用.方法:实验选取雄性SD大鼠作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6周跑台训练组、6周L-Arg补充组以及6周运动和L-Arg补充组.L-Arg以500mg/kg体重·天的剂量添加到大鼠的日常饮水中.根据Bedford的三级递增负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