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冷战结束后,国内学界迎来了研究综合国力的热潮,有关成果可谓汗牛充栋。但直到今天,人们的看法仍然是莫衷一是。我国的综合国力到底应包括哪些要素?经济、科技和军事实力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究竟如何?怎样处理好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如何看待我国国力中的“软实力”?这些问题已经不单单是理论或学术层面的争论了,某种程度上也影响到我国的国家战略选择和政府宏观决策。本文介绍了我国综合国力发展中的缺失,指出军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冷战结束后,国内学界迎来了研究综合国力的热潮,有关成果可谓汗牛充栋。但直到今天,人们的看法仍然是莫衷一是。我国的综合国力到底应包括哪些要素?经济、科技和军事实力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究竟如何?怎样处理好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如何看待我国国力中的“软实力”?这些问题已经不单单是理论或学术层面的争论了,某种程度上也影响到我国的国家战略选择和政府宏观决策。本文介绍了我国综合国力发展中的缺失,指出军事实力仍是国家安全的支柱,其关键在于树立“科学的综合实力观”,中国需要理直气壮地发展国防现代化。
其他文献
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是美国总统处理和应付危机的核心机构。该委员会作为总统对涉及国家安全的各个权力部门进行协调的权威机构,已经成为美国决策体系的神经中枢。本文介绍了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成立的时代背景,国家安全委员会下属机构包括:部长级委员会、副部长级委员会、政策协调委员会、其他委员会,并对体制沿革、成员及其职责、以及功能及其变化进行了简述,指出今后中国国家安全可能面临的严峻挑战,我国政府应立即强化国家安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国力迅猛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正在不断增强,这已是当代国际关系中一个不争的事实。但要真正实现和平发展的战略目标,中国还面临一系列艰巨的任务,其中一个容易被忽视但与增加GDP几乎同等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塑造一个和平友好、永不称霸和负责任的国家形象,这是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软实力,也是能否为国际社会所认同的重要前提。本文提出国家形象是不可或缺的软国力,介绍了新时期国家形象的基本内涵,指
从1783年到1840年,中国从“康乾盛世”跌入为西方列强侵略瓜分的境地,美国则从一个新生的国家一跃而为西方强国。短短半个多世纪,两国的发展何以会如此悬殊?以史为鉴,可以明得失;权衡对比,才能有鉴别。本文运用比较的方法,分析1783年至1840年中美两国的不同战略因应,并在对比中反思那次世界历史转折时期中国错失战略机遇的历史教训,旨在为应对当今世界形势的挑战,把握战略机遇,提供借鉴。
在现代社会,几乎所有人都声称是爱好和平的,但对“和平是什么”这一问题,却很少有人能做出令人满意的解答。根据笔者所查阅的中英文字典、词典和百科全书,人类关于和平与战争两者的知识差距可谓是天壤之别。这些工具书,基本上是用同义反复的方法把“和平”定义为“没有战争的状态”,解释“和平”词条的内容仅是“战争”词条的十几分之一或是几十分之一,有些工具书甚至只有“战争”词条而没有“和平”词条。由于和平与战争是对
在中国历史上,还没有一个西方国家能像现在的美国这样,对中国的方方面面形成如此广泛而深入的影响。美国成了许多人用来衡量我们周围事物的最方便的“标尺”;中国人只有真正摆脱了美国情结去看美国,才能真正了解美国,才能真正从美国学到我们想学的东西。本文指出美国化在渗透着我们社会的各个层面,中国不能重走美国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老路,中国走向现代化必须应对美国化挑战。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要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四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概念,是马克思主义科学发展观的与时俱进,是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是对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发展规律认识的新升华。紧密联系改革开
近年来,我国能源需求迅猛增长,对外依赖不断加深,能源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日渐突出,也给国防和军队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应在清醒认识能源安全之特殊重要性的基础上,着手采取包括军事手段在内的各种综合措施合力保障能源供应,同时设法以能源安全促进国防建设和重点方向的军事斗争准备。本文介绍了能源安全在国家安全中的地位和作用,能源安全隐患对军事斗争准备产生潜在消极影响,军事手段是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途径。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精神和智慧的长期积淀和凝聚,它蕴涵着国家走向未来、民族振兴发展的重要价值取向。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西方国家特别美国,也在文化领域向我灌输西方资本主义的文化观念,对我实行“西化”、“分化”、“软化”等“和平演变”的战略,使得我们的主旋律文化受到越来越多的冲击和挑战。而文化安全是整个国家安全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确保国家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军事安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纵观国际发展规律,“城镇化”是实现这一大国兴起战略目标的必要而有效的途径,也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所以十六大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城镇化(或称城市化)是指农业人口以土地向非农业的城镇转化的现象和城镇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是人口职业的转变、生产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与空间的变化、基础设施及生活方式的转变过程,是人口
中国正进行着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城市化运动,尽管目前人们关注的焦点还集中在它的经济意义。可以肯定,随着这一进程发展和人们对它的认识深化,中国城市化运动的影响将波及甚至左右中国社会各领域的各个层面,其中也包括国家安全。本文试图从军事安全的角度,对中国城市化发展特别是大都市圈建设构想的意义做初步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