醋酸铅与纳米SiO2联合染毒对细胞DNA损伤及凋亡的影响

来源 :2015全国小儿泌尿外科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anklee19851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为了研究空气颗粒物(particulate matters,PMs)中不同化学组分联合染毒的复合毒性效应,本实验以人肺上皮细胞系A549 细胞为模型,研究Pb与纳米SiO2 联合染毒致DNA 损伤及细胞凋亡的复合毒性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为进一步开展PMs 健康危害评估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和实验依据.方法:采用2×2析因设计将培养的细胞随机分为4 组,即对照组、Pb 单独染毒组(50μM)、纳米SiO2单独染毒组(10μg/mL)和联合染毒组.染毒24h后,采用活性氧(ROS)敏感荧光探针2,7-二氯荧光素二乙酸酯(DCFH-DA)检测细胞内ROS水平;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SCGE)检测细胞DNA 损伤程度;采用Hoechst 33258荧光探针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应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中凋亡蛋白Bax和Bcl-2的表达;采用比色法检测细胞内主要的抗氧化物酶的活性;结果:Pb与纳米SiO2联合染毒对细胞ROS生成的影响:与对照组比较,纳米SiO2单独染毒组细胞的荧光强度无明显改变;Pb单独染毒组细胞的荧光强度有所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联合染毒组细胞的荧光强度明显增强(P<0.05),表明联合染毒能诱导细胞产生大量的ROS.染毒对DNA损伤的影响:纳米SiO2单独染毒组与对照组相似,细胞DNA 绝大部分呈圆形的荧光团,边缘清晰没有拖尾现象;Pb 单独染毒组细胞DNA 也呈圆形的荧光团,与对照组相比彗星样拖尾现象不明显;而联合染毒组细胞DNA 呈现不同程度的彗星图像,头尾分明,且DNA 尾长、尾部DNA 百分含量和尾距明显增加(P<0.05),表明联合染毒可引起细胞DNA 损伤.染毒对细胞凋亡的影响:与对照组比较,各单独染毒组细胞的形态和荧光强度无明显改变;而联合染毒可引起细胞凋亡,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及单独染毒组(P<0.05),且细胞Bax 蛋白的表达水平上升,而Bcl-2 蛋白表达降低,Bax/Bcl-2 显著增加(P<0.01),表明联合染毒可引起细胞凋亡.染毒对细胞内抗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与对照组比较,纳米SiO2单独染毒对细胞SOD、GSH-Px 活性无明显影响;Pb 单独染毒组细胞SOD、GSH-Px 活性有所降低,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联合染毒可使SOD、GSH-Px 活性明显降低(P<0.05),且与单独染毒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联合染毒能降低细胞的抗氧化防御能力.结论:Pb 与纳米SiO2联合染毒可产生复合毒性效应,复合毒性效应机制可能与其诱导细胞产生ROS、降低细胞内抗氧化能力导致DNA 损伤及细胞凋亡有关.因此,在对PMs 等环境污染物进行危险性评价时应充分考虑PMs 中多种组分共存的复合毒性效应.
其他文献
本研究评价了不同粒经大小(5nm,20nm和50nm)的金纳米颗粒的细胞毒性和遗传毒性,并分析了其毒性机制.采用MTT试验检测金纳米颗粒对人肝癌细胞(HepG2)和人正常肝细胞(L02)的细胞毒性作用,流式细胞术Annexin V/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和PI单染法检测细胞周期改变,Western blot检测有关凋亡的蛋白caspase3的表达水平,以及采用四种遗传毒性试验检测其遗传损伤:体外彗
目的:研究双孢蘑菇蛋白多糖的亚急性毒性.方法:将80只大鼠随机分为3个样品剂量组和1个空白对照组,每组20只,雌雄各半,剂量分别为0.33g/kg BW、0.66g/kgBW和1.33g/kg BW,将双孢蘑菇蛋白多糖加入饲料中,连续喂饲30d.试验期间每周称体重,计算食物利用率;试验结束时检查大鼠血常规、生化指标;试验结束时处死动物,称量重要脏器重量,计算脏器指数,并对主要脏器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
目的:分离出具有一定抗癌活性的毛蚶蛋白组分,以人乳腺癌细胞MCF7为靶细胞,研究细胞毒作用.方法:以新鲜毛蚶软体部分为原材料,经低温水提、硫酸铵分级沉淀获得毛蚶蛋白活性组分Ⅲ;进一步利用FPLC系统结合阴离子交换层析及凝胶柱层析法对其进行分离,获取毛蚶抗癌蛋白组分,命名NS;以人乳腺癌细胞MCF7为研究对象,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NS组分对癌细胞生长的影响,Giemsa染色观察NS组分对癌细胞及核形态
目的:探讨紫茎泽兰去氢泽兰酮(Euptox A)在大鼠体内的毒代动力学和组织分布.方法:Wistar大鼠iv给予Euptox A25、50和100mg·kg-1后,于不同时间点采集血样;另18只大鼠iv给予Euptox A50mg·kg-1后于10、60和120min后采集心、肝、脾、肺、肾、脑、胃、肠、睾丸、肌肉和血样,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和组织中Euptox A的含量.运用DAS2.0药
目的: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MC)是一类广泛分布于全世界水体环境中的具有较强毒性作用的藻类毒素.MC 具有很强的促癌作用,与蛋白磷酸酶2A(protein phosphatase 2A,PP2A)的结合并对该酶活性的抑制是微囊藻毒素的重要毒性作用机制之一.PP2A 不仅在正常细胞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于肿瘤细胞的增殖、生长、迁移等过程也具有重要的影响,目前已经有许多肿瘤药物的开发正是基
会议
目的:观察Rap2B基因被干扰后,恶性转化的BEAS-2B细胞增殖能力、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变化.方法:构建恶性转化的BEAS-2B细胞系,采用RT-PCR、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各组Rap2B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情况,并观察Rap2B基因被干扰后,细胞的增殖能力、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Rap2B在恶性转化BEAS-2B细胞中mRNA和蛋白的表达升高,与空白对照组和DMSO组相比,差异均有
A cobalt-60 irradiation accident occurred in Shanxi,China On April 11,2008.Five victims were exposed to whole body dose ranging from 1.7-14.5Gy,respectively.Two victims were dead at 62 days and 1.5 ye
食管癌是世界第六大恶性肿瘤,在中国排名第四。引起食管癌的因素有很多,其中,饮食摄取的氮化物也是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在消化道内,硝酸盐被分解为亚硝酸盐,亚硝酸盐与硝酸盐、二级胺和胺又生成亚硝基化合物——亚硝酸胺和亚硝酸酰胺。亚硝基化合物是强致癌物。污染的水中即含有高浓度的亚硝基化合物的前体物。我们课题组研究发现水污染与食管癌发生的年龄有关,提示亚硝基化合物的致癌作用随着年龄的增长具有累积效应。我们课题
目的:细颗粒物(fine particulate matter,PM2.5)是指空气动力学直径≤2.5 μm的颗粒物,可以对人体呼吸系统造成危害,但其作用机制仍未阐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是介导炎症发生的重要因子,但其在PM2.5 诱导的肺部损伤的作用尚不清楚.本研究预通过体内试验探讨EGFR 及其信号通路在PM2.5 诱导
会议
当今水体富营养化以及由此造成的蓝藻爆发是人类所面临的严峻问题.大量蓝藻在水体中生长时产生大量有毒物质微囊藻毒素,其对许多生物都具有毒性作用,并对水环境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微囊藻毒素的毒性作用机理已然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微囊藻毒素LR(MCLR)是其中毒性最大的微囊藻毒素,目前认为,MCLR 的主要致毒机理是通过抑制蛋白磷酸酶2A 的活性从而产生一系列的细胞毒性作用.研究发现蛋白磷酸酶2A 的活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