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要素组织的城市设计方法在乡村意向营造中的教学探索--以乡村规划与创意设计竞赛教学为例

来源 :2018中国高等学校城乡规划教育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iderwol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乡村建设是中国当前规划工作关注的焦点,乡村空间与城市空间一样是各种复杂要素的集合体.乡村意向营造作为村庄空间设计中的重要一环,有其自身独特的设计逻辑,需要进行系统完整的梳理、提取、整合,以系统化的城市设计手法重塑乡村特色.结合乡村规划与创意设计竞赛教学,在乡村规划设计中引入城市设计理念,通过乡村山水田、村口、主街巷、边界、节点和片区六个方面的空间意向要素的设计,实现乡村空间的组织与整合,营造出独具特色的乡村环境.
其他文献
城乡规划专业二年级设计课教学因其课程的特殊性,与一般理论课讲授方法不同,需要建构主义教学方法支撑,通过课程设计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在传统设计课程教学程序下,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不强,学习效率不高,学习策略缺失.在此背景下,教师尝试通过建构主义教学方法,在教学内容上增加项目的复杂性和独特性,在教学过程中减少课堂理论讲述,增加学生自我建构学习策略;减少教师方案讲评,增
城市设计是一门交叉综合学科,具有与其他层面规划相适应的多层次、多领域、综合空间要素、注重空间效果等特点,是城乡规划专业课程设置中的核心课程.在城市设计被提升为国家二级学科以及国家推行城市设计试点城市的背景下,需要围绕城市设计新的设计理念、技术方法、实践应用等开展项目实践,以提升城市环境品质.与之相适应,高校相关专业教学设计与实践指导,应建立多元价值观、多维度设计思路充实完善城市设计的“战略思维”.
中国城市建设正处于转型发展的新时期,“存量规划”、“城市双修”、“开放街区”逐步成为城市发展的焦点,对传统的城市规划设计理念和城市规划教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本文在对传统详细规划教育体系剖析的基础上,以当下的城市发展理念变革为切入点,总结其对详细规划提出的新要求,提出空间创作与逻辑思维并重,规范性教育与创新性教育结合的教学观念.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不仅为城乡规划专业的教学模式带来了新的机遇也对教学方法提出新的变革需求.本文以城乡规划专业知识体系中的城市设计课程为例,探讨了如何在传统设计课程中引入数据化设计手法,通过对学生进行数据收集,数据分析到数据设计的三段式培训,提高学生对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进而促进研本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发展.
空间规划体系下,城乡规划既要在纵向上往多尺度延伸形成“一张蓝图”,又要在横向上与多部门融合形成“多规合一”,传统规划的重大转型对城乡规划技术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结合重庆大学城乡规划课程设置,从数字技术、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生态智慧、灾害风险与气候变化等方面构建规划技术体系,并与设计课体系并行穿插,构建规划技术教学模块,为规划分析提供可扩展的工具箱.通过教学改革,训练学生的理性思维,强化规划过程的严
针对目前本科生乡村调研时间短、调研内容关注“物质”甚于“人”、调研方法和结果“不接地气”和“失真”的问题,借鉴质性研究方法,提出构建以“村民”为核心的乡村调查方法,探索了将传记、民族志、扎根理论、案例研究方法介入乡村调查的可行性、方法途径和设计程序.在华中科技大学乡村认知实习中,运用质性研究方法对土地流转过程中的不同利益群体的关系、不同年龄群体村民的需求、村民公共活动空间及其偏好三方面问题进行了初
城市规划设计教学十分强调对学生空间感的训练和培养,但当前基于实景照片、平面图、透视图、手工模型等的传统教学方法却很难让学生真实感受到空间的尺度、比例、空间关系等,制约了教学的效果.而虚拟仿真技术(VR),因其具有“沉浸式体验”、“真实感强”等特点,可以有效地弥补上述局限,同时VR的普及和民用化为在普通教室开展VR教学提供了可能.为此,本文把VR技术和规划设计课程中的空间认知、空间设计等教学环节结合
“互联网+”时代的高校专业课教学面临全新机遇,以讲授为主的传统课堂低效教学模式有必要向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教师引领+学生自学”新模式转变.以城乡道路与交通规划课程为例,在简要介绍该课程所依托的“超星学习通”平台的各模块基础上,以“居民出行特征”章节的教学为例,阐述了混合式教学内容的组织及各模块的作用.最后,基于平台数据采集与分析,对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效果进行思考,并提出“优质MOOC课程本土化
本文在总结城乡规划中的发展趋势基础上,针对城乡规划专业理论教学模式在“地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在分析学科发展趋势与教学研究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探索,通过有机整合“地理信息系统”各类优质的线上教学资源以及视频学习、课堂讨论及上机实践等教学环节,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引入课程教学.使学生对GIS课程的教学内容与课程实践等方面有较好的理解和认识.并结合城乡规划学科教育体系的
“黄金圈”法则解析了“为何-如何-是何”的创新思维过程,强调了事物从“为何”开始.在此启示下,基于中国城市建设从增量发展转向存量发展的背景,论文指出了规划设计从批量生产转向小规模定制、从空间设计转向全程策划、从工程技术转向公共政策的转型需求;梳理出以“为何”-价值观作引导、以“如何”-方法论作支撑的城市设计课程教学思维主线;提出了问题导向以强化认知力、自下而上以塑造价值观、过程设计以培养策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