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道太平洋对大气热力和风应力强迫响应的比较研究

来源 :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an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一个高分辨率的全球海洋环流模式MOM4,分别进行了赤道太平洋对大气热力强迫和风应力强迫的响应的数值试验,研究了赤道太平洋上层海温的年际变化特征及其和ENSO冷暖事件演变的关系.海洋表层的热力和风应力强迫场由取自NCEP/NCAR再分析资料1980-2000年的逐月平均值和德国OMIP数据集的气候值经模式计算而得.结果表明,在赤道太平洋表层,特别是在赤道东太平洋(5°S-5°N,160°W-80°W),热力作用对海表温度(SST)的影响不能忽视,热力强迫改进了单独风应力强迫对SST模拟的不足,使模拟与观测情况更加接近.结果还表明,模式基本能够模拟出这一时段ENSO循环中赤道太平洋次表层海温距平的整个演变过程,即次表层冷暖海水异常的堆积、沿次表层东传和抬升.在这一过程中,风应力强迫的作用是主导性的,而热力作用产生的影响较弱,是次要的.
其他文献
本文利用商丘市8个台站1961年-2004年的20cm口径蒸发皿资料,进行蒸发量的年际变化、年代际变化、季节变化以及月分布的分析,结果显示蒸发量存在显著的减少趋势.年际间减少趋势
本文利用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LASG研发的全球海洋-大气-陆面模式系统(GOALS 4.0)探讨了华北地区未来30年的气候变化趋势.为了说明GOALS4.0模式对于未来30年模拟预估结果的可
会议
为了提高中国东部地区夏季降雨预测能力及预测准确率,首次应用日本全球海-气耦合模式(SINTEX-F),对中国东部地区1982年-2004年夏季降雨的异常季节进行了预测试验.通过与实况资
本研究从近些年多个气候模式考虑各种强迫,对于中国20世纪气候变化的检测,归因分析以及21世纪人类排放影响气候变化的预估的研究中,做进一步的思考全球气候模式应该如何发展.
会议
采用区域耦合模式以及单独的大气模式分别对我国1999年夏季环流特征及汛期降水进行模拟,并将模拟结果与NCAR/NCEP再分析资料以及降水观测资料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表明:耦合模式
会议
基于区域气候模式P-σRCM9和区域海洋模式POM,本文首先建立了一个区域海气耦合模式,并利用NCEP/NCAR1958-1997年月平均资料,检验该耦合模式对中国近海海温的模拟能力.结果表明:
会议
通过分析28a以来棉铃虫调查资料和气象条件,探讨了温度、降水、湿度、地温等要素对棉铃虫发生程度的影响,建立了棉铃虫各代发生期及发生程度的气象预报模式,并应用于实际预报,效
空间遥感技术的发展为陆面过程和边界层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已成为陆面过程参数化研究的重要信息源.本文评述遥感信息在陆面过程参数化研究中主要应用及存在问题.并提出了发
在简要介绍陆面过程模式发展的基础上,对NCAR最新陆面模式CLM3从模式发展、模块组成、功能特点进行了较详细介绍.并应用NCEP/DOE再分析资料作为大气强迫场,用CLM3对中国区域作
会议
利用甘南高原黄河重要水源补给区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和水资源定位观测资料.分析气候变化特征、水资源变化特征,及其二者的关系,建立水资源气候模式.分析表明:甘南高原黄河重要水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