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面过程相关论文
利用BCC-CSM2-MR模式(北京气候中心-气候系统模式第二版本-中等分辨率)参与CMIP6(第六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的历史试验模拟数据,与GL......
利用NCAR CCSM3.0 IPCC AR4陆面模式(CLM3.0)20世纪气候模拟(20C3M)和21世纪中等排放SRESA1B情景下的气候模拟结果,从空间分布、时间变......
为深入研究石羊河流域降水过程,选择适用于该地区的最优参数化方案组合,利用WRF3.9对石羊河流域一次降水过程进行模拟,并基于均方......
评《水文循环的大气过程》邹进上(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南京210093)水文循环是我们直接观测到的最重要的物质循环之一。它不仅支配着全球的水......
利用19502009年的GLDAS_Noah2.0逐月同化资料,基于统计方法分析了青藏高原在表层(010cm)、浅层(1040cm)、中层(40100cm)和深层(100......
根系的物理过程对地表能量平衡和水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高寒草原地下生物量参数化方案对青藏高原陆面过程模拟的影响尚不明确,......
土地覆盖数据是开展陆面过程模拟的重要基础数据之一。在陆面模式中,一些反映地表特征的参数,如叶面积指数、地表反照率、冠层粗糙......
陆面过程是气候系统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通过水文气象、生物物理和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与大气相互作用。因此区域气候模式的模拟性......
陆气相互作用对人类的日常生产生活非常重要,同时也是研究气候变化的重要参量,是生态系统功能的重要指示因子。本文利用锦州玉米旱......
青藏高原积雪变化对陆面能量水分传输过程有重要影响。本文采用RegCM4.7-CLM4.5模式模拟了高原及其周边地区31年的积雪过程,通过对......
基于2001年和2010年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MODerate-resolutionImagingSpectroradiometer)土地覆盖数据,利用公共陆面模式(Comm......
探讨了当前陆面过程 (LSP)研究的特点 ,指出遥感在陆面过程研究中的应用以及陆面过程国际合作实验是突出的特点 ,进而对遥感技术的......
陆面过程对天气和气候变化有着重要的影响,目前陆面过程模式对湖区的模拟能力有待提高。在已有包含水汽贡献的水热平衡方程的基础上......
利用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定西干旱气象与生态环境试验基地取得的地气相互作用观测试验资料,分析了地表辐射、地表能量平衡......
该文研究区域为长江三角洲(下游)地区,其地理范围大致为东经118-123°,北纬28-33°.研究区域为中国典型的东部湿润区,且地势西高东......
该文主要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研究中国史灌河流域土壤湿度和降水的关系;第二部分是改进的BATS陆面模式独立试验;第三部分是改进的B......
本文的主要内容是对区域气候模式中的径流计算方案进行改进并进行数值试验.径流在陆面模式水量平衡计算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但与土......
陆面作为大气的下垫面,其对大气以及气候变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气候模式中准确描述陆面过程状况就变得相当重要。中国区域地......
本文利用中国1981~1998年土壤湿度观测资料就中国区域土壤湿度的空间分布、季节循环、年际变化和年代际变化特征进行分析,比较了ERA-......
陆面作为大气的下垫面,与大气之间进行着物质、能量和动量的交换,深刻影响着大气运动与气候变化,相应地描述陆面过程的陆面模式对......
介绍了关于北方地区的陆面过程观测、模式发展以及陆气相互作用研究方面所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分别从陆面过程观测、陆面过程数值......
陆面过程的参数化方法是大气物理学家研究的重点,也是水文学家越来越关注的问题.在大量资料基础上,叙述了大气环流模式(GCM)陆面过......
本文主要论述干旱地区陆面过程在改善人类生存环境与研究区域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与研究现状,强调了采用耦合模式的必要性,详细描述了......
首先介绍简单生物圈模式版本3( Simple Biosphere Model 3,SiB3)相比SiB2的改进之处以及相应的参数化方案.为了检验SiB3模式能否模......
第二届亚洲气候与冰冻圈(Asia CliC)国际学术大会于2007年10月22-26日在兰州市召开.来自中国、日本、俄罗斯、蒙古、乌兹别克斯坦......
运用NCAR-LSM(Land surface model)模式对典型干旱区-沙漠站进行了独立试验(Off-line), 检验了LSM模式在典型干旱地区的性能, 并......
研究了逆湿现象,针对陆面过程模式的缺陷,利用文献[1]给出的逆湿现象形成的物理模型,设计了新的陆面过程参数化方案.该新方案成功......
本文首先介绍了西北干旱区大气边界层和陆面过程的结构特征,接着详细讲解了二者对气候的作用,最后分析了气象业务关于这方面需要进一......
介绍了一种基于LPM的陆面过程模式 (LSPM ) ,重点描述了其参数化方案的一些改进。LSPM针对相对干燥土壤的参数化方案 ,表明其适用......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定量分析不同下垫面条件对于北京的城市风场、温度场等的影响,探讨北京城市热岛的形成机理和可能的改善途径。采用......
为探究近30年来气候变化对若尔盖高寒湿地面积的影响,利用1987-2016年的5期陆地资源卫星主题绘图仪及陆地资源卫星陆地成像仪观测......
选取发生在江西和福建境内的两次暴雨个例,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在对暴雨发生前、后的环境场和物理量场进行诊断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采......
地表反射率是控制地表能量平衡的一个重要参数。城市建筑物的分布具有较大的不均一性,这不仅给地基观测城市地表反射率带来了很大......
将一个大气植被相互作用模式(AVIM)与大气所LASG的R 15九层大气环流模式GOALS相耦合,用来模拟多年平均的全球气候状况.AVIM是一个......
利用IAP94陆面过程模式对准河流域不同季节(春、夏、秋)、不同下垫面(旱地、森林、水田)进行了单点数值模拟试验,结果表明IAP94不但......
从陆面水文过程的物理机制出发,引进概率统计分布理论,推导出一种由非均匀土壤含水量及降水气候强迫所形成的次网格尺度非均匀径流......
采用定西的麦田微气象观测,定西、兰州的辐射观测和马衔山区34个气象、水文和雨量站的气候资料,结合NOAA-16卫星的AVHRR资料以及反演......
【目的】验证Co LM陆面模式对新疆典型绿洲农田生态系统的模拟效果,分析绿洲农田生态系统陆面过程特征。【方法】利用新疆沙湾县典......
利用WRF V模式耦合4个陆面过程对2015年5月18—19日江西南部暖区特大暴雨进行了模拟,以检验陆面过程对暴雨过程的影响;在此基础上,......
根据C3、C4植物生态生理过程中植物叶水平的光合同化机制过程和植物叶片尺度的光合作用限制函数方程。采用单叶光合作用模式进行C3......
利用WRF模式和1985年、2005年环太湖区域的土地利用资料,模拟了环太湖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局地气候效应,并从陆面过程的角度进行了分......
利用NCEP资料分析得出,夏季我国干旱,半干旱区在整个欧亚大陆上是陆面感热通量最强的地方,与此对应的陆面潜热通量则最弱.陆面所接......
利用CLM(Common Land Model)模式对我国内蒙古奈曼旗农牧交错带沙漠和农田两种不同典型下垫面的陆面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试验,并与外场......
利用实际观测资料检验新发展的植被冠层四流辐射传输模式的模拟性能。将浙江大学田间观测数据用于模式试验,其结果表明:在可见光波......
本文是该会议关于非均匀下垫面大气边界层研究的讨论总结, 涉及大气边界层观测试验、 M-O相似理论的适用范、非均匀陆面边界层参数......
运用CoLM(CLM3.0)模式对典型干旱区(张掖站)和青藏高原区(安多站、MS3478站)进行了off—line验证试验,检验了CoLM模式在典型干旱区和青藏高......
主要论述了陆 -气相互作用研究在干旱区人类生存环境与发展区域经济中的重要意义。同时 ,介绍了观测场地以及野外观测情况。最后 ,......
利用"我国西北干旱区陆-气相互作用观测试验"在敦煌双墩子戈壁站取得的观测资料及最近的一些研究成果,对陆面模式进行了改进,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