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地块与青藏高原东北缘结合带岩石圈电性结构

来源 :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weil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地电磁测深方法(MT)利用天然电磁场作为场源,可以对地下介质电性结构进行岩石圈尺度的探测,由于其对低阻反应灵敏并可轻易穿透高阻区域,能有效地反映高阻岩体形态以及流体和高温区域的分布情况.为了进一步研究鄂尔多斯西缘地壳上地幔结构特征,探索青藏高原东北缘陆内变形过程和机制,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与吉林大学2013年完成了六盘山大地电磁剖面调查,剖面西起甘肃陇西县、向东依次穿过通渭县、庄浪县、华亭县、崇信县、泾川县、宁县、正宁县到达陕西黄陵县,主要跨过了祁连造山带、六盘山逆冲推覆带、鄂尔多斯地块三个构造单元.通过对观测数据进行处理、定性分析和二维反演,获得了该剖面的地壳、上地幔电性结构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鄂尔多斯地块西南缘和祁连山造山带东缘中下地壳存在低阻层,可能与含盐流体有关;(2)海原-六盘山逆冲走滑断裂位于六盘山东侧,为一条陡立断裂带。
其他文献
本文在川西盆地建立了一个由302个观测站组成的重力观测网,并于2012年4月进行了一期流动重力/GPS准同步观测。该网5次横跨龙泉山断裂带,从而取得了分辨率较高的区域布格重力异常场。观测结果显示,研究区域的布格重力异常整体为负值,由其东南的-110毫伽逐步平缓变化到其西北的-220毫伽,布格重力异常等值线总体上呈现出与龙泉山断裂带平行的北北东向分布。新版布格重力异常数据揭示,研究区域实际地壳厚度由
海洋可控源电磁探测法是由可控源大地电磁法移植而来,具有成本低、破坏性小的优点。测量所得电阻率含有海底油气的信息,能直接指示油气资源及天然气水合物的存在。由于海洋环境的特殊性,海洋电磁场信号弱,频带宽,极易受各种噪声的干扰,是典型的非线性非平稳信号,而且受海水运动影响,海洋背景复杂,信噪比相对较低。为了提高原始资料的信噪比,为后期反演和解释工作提供高质量的数据,对海洋CSEM信号进行去噪方法研究,是
会议
会议
在太阳风湍流中电流片是间歇的一种表现形式.G.Li和B.Miao et al.使用了一种利用太阳风磁场数据把电流片识别出来的方法,并对电流片的宽度等属性进行了统计研究.研究太阳风湍流,计算并分析速度、磁场和Els(d)sser量(1950)的功率谱是通常的做法,其中Els(d)sser 量定义z±=v±b,其中v是太阳风速度,b是速度化的磁场,b=B/(u0p).计算出v,b,z±的功率谱Ev,E
太阳高能粒子(SEP)事件是一类重要的空间天气灾害性事件,其数值预报研究在空间天气预报研究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SEP事件主要包括三种类型:与太阳耀斑爆发相关联的脉冲型事件,与日冕物质抛射驱动的激波相关联的缓变型事件,以及同时具有缓变型和脉冲型事件混合特征的混合型事件.其中,缓变型SEP事件持续时间长并且高能粒子强度很大,对这类事件的模拟是当前研究的难点.目前针对缓变型SEP事件的模拟工作业已发展了
会议
本研究通过详细分析沿阿尔金断裂发育的中新生代残余地层,识别出了与阿尔金断裂左行走滑有关的同构造沉积地层,并通过碎屑错石物源分析等研究手段判定阿尔金断裂左行走滑位移量。基于上述研究,本研究认为阿尔金断裂自~49Ma开始左行走滑,并产生~360km左行走滑位移,使得柴达木盆地向NE方向位移~360km。假定越过北祁连地区后河西走廊以外的由阿尔金断裂带走滑和南北的缩短变形忽略不计,阿尔金断裂带产生的走滑
在本研究中,对近年来所获得的青藏高原地区主要地球物理学模型(地震波成像、横波分裂、重力异常、大地电磁成像、地表GPS速度场等)进行综合分析和解释,并结合矿物物理学计算,系统研究青藏高原不同尺度的岩石圈三维物理结构,讨论壳内低强度、低速高导层的三维空间形态、与大型缝合带或断裂带的空间分布关系及其形成的物理原因(例如熔体和水含量);研究随深度及区域变化的岩石圈强各向异性特征,根据GPS数据获得的现今地
利用宽频带波形资料,研究了Lg波在青藏高原及邻近地区地壳中的衰减,建立了一个宽频带高分辨的地壳衰减模型。并利用这一衰减模型约束了地壳物质流的分布形态,通过统计学方法建立了衰减与区域构造之问的联系,揭示了青藏高原以其巨厚的地壳和强烈的衰减显著区别于东北和华北地壳。在青藏高原地壳中,地震Lg波的强衰减区分布与上地幔顶部Pn波低速区分布存在较强的相关关系,揭示出二者可能具有共同的热成因机制。解答Lg波强